数九是从冬至节气开始,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请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造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迅哂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顾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例冬的请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
三九二十坡超篱头吹觱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觱篥一般,觱篥:bìlì 亦作觱栗,汉朝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茨(偷露出一点暖意了);
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寐超蚊虫跳蚤出。
在古代社会里,穷人过冬尤其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