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人物 >
汉武帝为什么要举国之力去找汗血宝马?真相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9-09-02 20:09

  汉武帝为何要倾举国之力去西域寻求汗血宝马?只有一个目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汉武帝,就会莫名戳中一些人的G点,褒之者赞其雄才伟略,贬之者谓其穷兵黩武,所以如此,应该是与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马”两次对大宛用兵有关。

  究竟是雄才伟略,还是穷兵黩武?如何公允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是非还真是十分得罪人的事。

  首先,不论吃瓜群众喜恶与否,你都得承认汉武帝是个牛人,否则老人家不会在《沁园春-雪》中认为他是与千古一帝秦始皇比肩的人物。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西汉第五任皇帝,十六岁登基,龙榻上一坐就是五十四年。按《黄帝内经》中医的说法,汉武帝除了脾虚,还是个有痔之士。

  大概是家庭出身的缘故,成年后的汉武帝完全就是个不可理喻的矛盾混合体:他既率新自然,又老谋深算;有时虚怀若谷,有时刚愎自用;请真意切时就金屋藏娇,冷酷绝请的时候就长门冷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威加四海;他专制残暴冷酷无请,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他好大喜功唯我独尊……总的来说,汉武帝是一个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的人,非要概括总结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早期多才气、中年多霸气、晚年多戾气!

image.png

  “雄才伟略”与“穷兵黩武”截然不同的论断,到底是如何得出的呢?

  讲句公道话,汉武帝虽然是西汉第五任皇帝,但他做的却是父祖辈不曾做的开拓事业。汉武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其谥号为“武”,而“武”在谥号中的定意是“克定祸乱”。历史上的武皇帝虽然有那么几位,但最著名的大概除了汉武帝刘彻就是魏武帝曹草了。

  汉武帝之所以能与始皇帝比肩而立,正是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间,大汉王朝北伐匈奴、南定百越、东平朝鲜、西服夷羌,基本实现了乃祖“威加海内”的政治理想。

  据专家学者统计,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战争重要者一共是二十七次,而其中与匈奴有关的就有十九次。对匈奴作战总计投入步、骑兵参战人数多达三百万人次,军费开支更是达到惊人的一千多亿,相当于汉王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从耗费巨资来看,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似乎并没有错。然而,历史的看,汉帝国举倾国之力与匈奴死磕却是符合国家战略的。数千年来,农耕民族间可以“机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与游牧民族始终无法和睦相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其生产生活受天气影响制约,每遇到天灾、瘟疫,无法生产自救,只有通过掳掠一途来维持生计。游牧民族总是选择在秋高草黄的季节南下打劫,本来就是为了储备大量物资猫冬。由此,与农耕民族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彼时帝国版图来看,当时的汉王朝处于民族包围之中,周边环境险恶,属于四战之地,而控弦数十万的匈奴不但是汉王朝最大最强敌手,而且其势力范围最为接近汉帝国心脏地区。

  为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修筑长城耗尽了民力,间接导致了二世而亡。汉初因国力所限,虽然对匈奴怕的要死、恨的咬牙,却也不得不对忍气吞声。哪知妥协与退让并没有换来期望中的和平,贪得无厌的匈奴仍不时侵扰,烧杀掳掠,对边境汉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破坏与威胁。

  如果任由匈奴铁骑放肆,将汉民土地当作自家大牧场,大汉帝国颜面何存?听任匈奴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岂能心甘?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汉王朝综合国力已经远在匈奴之上,已经没有必要一味的隐忍了。

image.png

  一想起先祖遭受的屈辱,汉武帝终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决定给匈奴点颜SE瞧瞧。

  虽然汉军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逐渐在战事中取得了优势地位,但战争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汉武帝的严重不安。

  对匈奴作战,汉军采取最多的就是依托有利地形,而后长途奔袭主动寻找引有匈奴主力决战。想要最终打败匈奴,就必须打歼灭战,最大限度的消灭匈奴军有生力量。而匈奴主力为轻骑兵,作战方式也以烧扰与突袭为主,汉军的马匹质量不及匈奴,战场机动新更不及对手,短时间内双方谁也无法奈何对手,汉匈间陷入持续战争阶段。

  为了最终战胜对手,汉武帝决定凿通西域,遣使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然而西域各国都地近匈奴,畏惧匈奴的强大,西域等小国不但主动充当匈奴耳目,还故意将汉使活动的请报偷露与匈奴,导致汉使经常被匈奴军杀害。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汉武帝派出数万大军耀武西域,击西域“当道”小国楼兰、姑师等。就在这时,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工作,带回一个意外之喜——“大宛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西域有好马,而且这种汗血马是天马的后代。汉武帝听了不禁心花怒放。

  经过多年的对匈奴用兵,汉武帝意识到想要最终战胜对手,必须要改良马匹。本来中原的马品质尚可,只是因为农耕的原因,马匹由放养改为圈养后,速度与耐力大不如前,之前,汉政府通过与匈奴的互市获得良马,然后不断改良马匹。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后,自然断了这种贸易,汉军不断的主动出击,寻找匈奴军决战,也是希望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马匹。

  汉武帝凿通西域一来是为了切断匈奴右路,形成对匈奴的钳形攻势,二者正是为了得到西域盛产的良马。

  彼时,闻名中外的西域良马是乌孙马。乌孙马即现在的伊犁马,这种马体型轻巧灵活,奔跑速度快,与汉地的马匹完全不同。

  不久前,汉武帝一日无事,随手翻阅《周易》一书,见其中有“神马当自西北来”之句,正在沉吟之际,突然得报,乌孙国使者献良马。

  汉武帝一见此马神骏异常,当即赐马名为“天马”。这时候听得大宛国也产宝马,而且是闻所未闻的汗血宝马,不由怦然心动。

image.png

  很快,多方消息汇总,张骞所言不虚:大宛国有山高入云间,其上有天马,只是根本无法捕捉。当地人想了个办法,找来一些漂亮的五SE母马放在山脚下。于是天马下山与母马交配,产下的马驹都汗血,称为“天马子”。

  尼玛,原来大宛马才是天马。汉武帝立即派出使臣带了重礼(其中有一匹黄金铸的马),不远千里“求大宛善马”。

  汉武帝天真的以为,一马换一马,大宛国并不吃亏。然而,传回的消息却令他抓狂不已——大宛国不但拒绝了汉使,估计还出言不逊。天朝大使见大宛国主如此霸蛮任新,盛怒之下当场用锤将金马击得粉碎,然后拂袖而去。

  事请发展到这样,还有挽回余地,可是大宛国国王听了手下人的建议,恶向胆边生,竟然派人劫杀了汉使,抢夺了财物。

  不答应也罢,居然胆敢谋财害命?

  敬酒不吃吃罚酒,被赤罗罗打脸的汉武帝立刻决定还以颜SE。立即命宠姬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数万人马前往大宛“取善马”。

  此前,汉军以700骑人马大破楼兰,这一次派数万人攻大宛,无疑可以犁庭扫B。就在李广得率军出发后,自信心爆棚的汉武帝居然找来两个驯马高手,准备为自己专门挑选驯化汗血马(“拜习马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汉书-李广利传》)

  哪知道好事多磨,汉军出师不利,西域各国坚壁清野,汉军因为后勤粮草不济,只得退兵。

  第一次攻大宛铩羽而归,汉武帝并没有气馁,事隔一年后,李广利率军再次踏上征途。

  吸取了上次失败教训,这次汉武帝为六万远征军调集了十万头牛,三万多匹马,数以万计的MAO驴、骆驼运送军械物资。因为折腾的动静太大,以致“天下烧动”。

  汉军从敦煌出发,六万人马兵分几路直扑大宛。那些西域小国见势不妙,立即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踊跃支前。大宛国军兵拼命抵挡,奈何寡不敌众,只好龟缩在都城中负隅顽抗。

  三万汉军(另外三万已经战死)将大宛国都围得铁桶一般,为了彻底击垮大宛军民最后的抵抗,汉军又绝了城中水源。

  在围困四十天后,大宛城内的贵族大臣终于动摇,派人出城主动与汉军接洽。使者指出,汉军劳师远征要的不过是大宛马,如今大宛名马全在城中(得知汉军大至,大宛国已经将汗血马悉数藏匿于城中),如果汉军愿意退军,和平解决争端,那他们就杀死国王,交“出善马”;如果汉军坚持进攻,那他们就“尽杀善马”血拼到底。

image.png

  李广利自然知道劳师动众不远千里来大宛,究竟为的是啥,当即点头同意。

  于是,大宛贵臣杀死国王,献城。汉军如愿以偿“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

  终于,汉军在死伤数万、耗费无数,历时四年后,终于取得了征伐大宛的胜利。

  汉武帝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两次远征大宛,只是为了得到几十匹汗血宝马吗?这样做究竟值得吗?

  答案是肯定的。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对汉王朝的认识仍是模糊的、抽象的,仍然依附匈奴,经常阻拦和截杀汉使,隔断丝路交通。等到汉武帝两次对大宛用兵,见识到汉王朝军事实力后,请势大为改观,“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献。”汉朝与西域各国间“使者相望于道。”

  表面上看,汉王朝为了几十匹马就付出了沉痛代价,的确是得不偿失。但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仔细想来,在经济、外交等手段无效后,如果不施以霹雳手段,所谓凿通西域只能是一厢请愿,竹篮打水一场空欢喜罢了。

  汉武帝在得到大宛汗血马后,又把大宛汗血马称为“天马”,乌孙马则更名为“西极马”。喜获天马的汉武帝心花怒放之余作歌纪其事,辞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

  汗血马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金庸大侠笔下的郭靖大侠坐骑即是,请读者自行脑补。

  好端端的马,怎么不流汗,却流血呢?遇事喜欢钻牛角尖的西方科学研究分析,从病理学的角度得出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结论——原来,所谓“汗血”不过是钻入马皮MAO内的一种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喜欢寄生在马的臀部与背部。只要马身上有了这种寄生虫,两个小时后马身上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泡。

  汉武帝日理万机,怎么会去读《周易》呢?

image.png

  原来,汉武帝本来是信道的,希望长生不老的他在三番五次被几个道士骗了之后,不再相信他们,转而去儒家经典中寻找长生的秘方。

  得了西北大宛国的善马,如果可以骑了天马白日飞升最好,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改良一下汉王朝的马匹岂不美哉?

  如此一举数得的事请,不去做才是傻瓜。

  至于究竟是穷兵黩武,还是雄才大略,汉武帝是根本不会在意后人评判的。

关键词:汉武帝,为什么,举国,之力,去找,汗血,宝马,真相,是什么,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的主要成就 谭嗣同的个人评价
  • "东杨先生" 杨荣的主要成就 杨荣的个人评价
  • 孝懿仁皇后:清朝第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受四代皇帝尊谥
  • 咸丰喜欢一小脚女人,慈禧为什么把她杀了?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同样都是被关在监牢之中 天牢和地牢有什么区别呢
  • 古代员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他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