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赵匡胤以武闻名,作为武将的他,利用自己的铁券、刀抢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赵匡胤因为自己是武将出身,深知武装权利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不管理好很容易成为别人犯上作乱颠覆江山的利器,同时,他吸取了过往朝代藩镇作乱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得其对于武人势力进行极力的打压。这是在宋朝,武将地位一直低于文人的主要原因。
宋朝的武将更是少有人走向政治力量的巅峰,虽然,打压武将对于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却也给宋朝的军事势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使得宋朝自建立以来,都没有能够摆TUO周边外族的侵扰,最终,被外敌蒙古军所灭。不过,自古乱世出英雄,虽然大宋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但是,由于长期与外敌抗衡战事不断,也在实践中造就了不少名将。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演义小说《杨家将》、《岳飞传》等文学和艺术作品,让杨、岳两家可以说是美名远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使得这两家兵马,更成为了宋朝名将的代表,一提到宋朝的武将,大家就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两家军马。但实际上,宋朝时期真正的将门世家,其实,并不是杨、岳两家,而是折家和种家。
虽然,现在的折家将和种家将默默无闻,但是,在宋朝的时候他们却是名满天下的两支军队。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折家将八代从军,是一支延续了两百年的经锐部队,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将门世家;而种家军则是五代从军,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抗击外敌做出了突出贡献。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更是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折家将:五代时期的折从阮是折家将的创始人,他原是鲜卑族的后裔。折家发起自山西大同,是当地的大族人家,以习武文明。折从阮从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将府州作为本部,主要镇守西北边陲,在与契丹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名声大噪。在周世宗时期,折从阮和儿子折德扆分任节度使,各自驻守边陲要地,上阵父子兵,一度成为了佳话。
第二代折家军的代表人物是折德扆、折德愿两兄弟。作为长子的折德扆,自幼随父参军,骁勇善战,英勇非凡。在北宋初年,兄弟二人一起镇守府州,抵御契丹,多次获得战功,大破契丹阵营。折德扆年轻时,就但任节度使,镇守一方。传说,折育有一女,后来,嫁给了杨业,这个人便是后来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折(佘)太君。
第三代折家军,最为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其父死后,折御勋、折御卿子承父业,分领团练使和节度使之职,兄弟二人统领部众屡立战功。折御卿在淳化五年的时候,担任了拜永安军节度使,打败契丹,斩首了五千多人。不久之后,折御卿身患重病,遭到契丹韩德胃的报复,率大军来袭,而折御卿则抱病迎战。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折御卿的母亲,写信召其不要应战,但是,折御卿却以自己一直蒙受国恩,忠孝难两全,誓死也要为国抗敌,战斗到底。第二日,折御卿就战死沙场,义胆忠肝,叫人心生佩服。
第四代折家将,是折氏惟信、惟昌、惟忠三兄弟,根据史料记载,折氏三兄弟,骁勇善战、忠肝义胆、义勇双全、骑色经湛,兄弟三人屡立奇功。三个兄弟都是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的。第五代折家军主要将领是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他们都是抗击西夏进攻的名将。
第六代最为知名的将士是折克行,也是抵御西夏军队的名将。第七代折家军中,折可存曾经参与过镇压方腊和宋江起义;折可适则勇猛无比,曾打破羌夏联军十余万人,缔造了北宋西北边境为数不多的大胜之战。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都是当时的名将。
种家将:种家将最初诞生于洛阳地区,是北宋中后期成长起来的,抗击西夏、金人入侵的名将世家。种家将五代忠贞,历代忠烈,被人们尊称为“山西名将”。第一代种家军兴起自种世衡。种世衡足智多谋,屡立奇功,多次大破西夏军队的侵扰。种世衡有八个儿子,各个都是经通兵法,善于骑色,骁勇善战的名士,多次在抗击外敌的战斗中荣立战功。
铁马金戈、碧血黄沙,杨家将、种家军… …时光倒流千年,北宋王朝战事连连,西北烟尘里,塞上马嘶中,15万种家军正与敌人交战。第三代种家将为抗击金人入侵,先后多人为国捐躯。第四代种家将,虽然,有个别人还是从武之人,但是,成就与先人相比就逊SE了很多,逐渐地,种家将也就被埋没了。
后来,随着靖康之变,宋朝整体南迁,折家和种家也相继离开了曾经镇守的西北地区。在战火消散的和平时期,人们的记忆很容易被眼前的平淡生活所冲刷,曾经的战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最终走向消亡。而曾经征战沙场,号令千军的折家军和种家军,也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像两家这样的骁勇将士,之后,也再没有出现过。
在两宋时期,战事较多,社会动荡,像折家将和种家军这样父子,兄弟一起出征的将门世家也为数不少,除了折、种两家以外,还有山西姚家,四代忠烈;杨家将三代骁勇,英勇杀敌;南宋时期的岳家和韩家两门将士,但是,由于间佞之臣的猜忌迫害,仅仅延续了两代就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