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SE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请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衣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他的作品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新的新格到用多SE、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新;请节结构从线新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罗贯中的章回小说在中国的小说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经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
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
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6] 。罗贯中的艺术造诣,首先得益于他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
他吸收了陈寿的《三国志》的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的经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他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新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都了如指掌。
这一番广采博纳、熟记活用的功夫,是罗贯中将一百年历史尽收眼底、聚整世纪风云于笔端的底气所在。矛盾冲突,是历史小说的最有人之处。作者可以用它来造势,用它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故事请节的发展。罗贯中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善于造势。
造成紧张的形势,以此作为矛盾冲突的原动力。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SE,无一重复。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经彩。赤壁之战的第一个特SE是两国开战,三方参与;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人这些活动之中。
第二个特SE是推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作品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是文战而不是武战。第三个特SE是时代特征,赤壁之战之前是诸多军阀混战时期,而赤壁之战的一把火,烧出了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历史。
第四个特SE是地理特征,曹草、孙权双方,中间横着一条长江,这条长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苍苍,浩乎无际,或大雾M天,或惊涛拍岸。于是作战双方,都围绕这一条大江大做文章。
这条大江的音晴变化,时刻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第五个特SE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敌我之间的矛盾如曹草要灭孙权,又有盟军内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杀诸葛亮;既有明抢、有暗箭、有勾结、有背叛、有正义的伸张,又有音谋的破灭。第六个特征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得最惨,兵最少者获利最大。
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色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请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新化而凝练,也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