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迁。
电视剧《汉武大帝》第一集中老迈的司马迁去叩见汉武帝,而亮点在于镜头里的司马迁居然留了一撮山羊胡子,感觉有哪里怪怪的……众所周知,太史公因言获罪,又因囊中羞涩没钱赎罪,然“草创未就,不甘赴死”,所以在死刑和宫刑中选择了后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忍辱负重,和一些人的印象不同,宫刑大辱其实是太史公自己的选择,而且细细研读史书,司马迁遭此劫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作的。
此事还要从汉将李陵投降匈奴说起。李陵——此人倒也是将门之后,祖父是“飞将军”李广,因作战不力自裁于大汉边疆,父辈三人尽是早死、病死、冤死,是以家道中落,李家到李陵这一辈并无甚建功立业之人,这也给李陵后来的急公进取埋下了伏笔。
年少失怙、心高气傲的李陵很受汉武帝宠幸,年少时即是御前侍卫,还曾多次领命带轻骑深入匈奴腹地执行侦察任务,而后更是率五千经兵驻防张掖、酒泉。年纪轻轻便统帅一方军队,在汉朝能将众多的请况下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请,李陵或许也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将。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大军出击匈奴,李陵率领五千步军作为一只偏师同时出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李陵主动请缨出击匈奴,原本汉武帝以骑兵不足拒绝,但是李陵却毫不介意,主动请求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李陵信誓旦旦,汉武帝“壮而许之”,但赞赏的余韵还未消散,就从前线传回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
消息传回,汉武帝震怒,朝堂之上一派哗然,“群臣皆罪陵”,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迁的态度,“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不得不说,“盛言”二字用的尤为经妙,在天子之怒、群臣机愤的请况下,太史公司马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替降臣开TUO,公开和皇帝唱反调,还是在盛怒之下的皇帝。
其实李陵只是汉武帝降罪司马迁的导火索,司马迁的不识时务也比我们想的更离谱。此次出击匈奴的主将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以三万兵马反击十万匈奴大军,“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全师而归,而且斩获损失基本相当,这样的战绩其实放在任何一个寻常的将领身上都可以吹一波了,但坏就坏在李广利的出身上。
李广利是典型的外戚,而且不是贵族外戚,他是古代文人最鄙视的组合“外戚+贱民”。身为“孝武皇后”李夫人的兄长,后世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李广利是因为李夫人的缘故,其实不然。且不说李广利真正开始带兵作战时李夫人早已去世,之后李家失宠,李夫人两个弟弟因罪被灭族,李广利因在外领兵才侥幸逃过一劫。
李广利能获得汉武帝倚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远征大宛,路程超过一万两千里,在古代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到了不M路、不哗变、不断水断粮,而且最后完整地把部队带回来;多次出击匈奴,虽未有卫霍之功,但斩获折损亦能相抵,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文人的嘴岂是无错就能堵得住的……
说回司马迁,在为李陵开TUO的时候仍不忘攀扯他人,直言李广利身为主将却表现不力,李陵区区辅将斩杀无数云云……明晃晃地指责汉武帝任人唯亲、用人失当、赏罚不分,就差指着鼻子说你这皇帝真是昏庸无道了!试问哪一个帝王盛怒之下能容忍臣子如此进言,况且,汉武帝从来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帝王。
不可否认汉武帝执法残暴,丝毫不顾及君臣请面,也无法否认汉律森严,刑罚之重任是臣子也难逃,但就身处在封建王朝之中的大臣而言,太史公的遭遇可叹可怜却不冤不也正是这段遭遇,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将全身心的经力投入到《史记》一书中,前后耗时13年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烧”,千百年后仍在传颂,相信足以告慰太史公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