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低微,从小受够了士绅的欺压,对于财大气粗的商人一直没有好感。再加上古代有“士农工商”的分类,商人在社会上地位也不高。
朱元璋称帝后,非常看不起商人,例如著名的首富沈万三,百般讨好朱元璋,最后仍被朱元璋治罪流放。
朱元璋虽然看不起商人,但唯独对这个商人,他肃然起敬,此人名叫胡元杉,来自安徽太平县,虽然是个小人物,却感人至深。
朱元璋称帝后,一向杀伐果断,很少见他柔请过。洪武三十一年,这是朱元璋在位的最后一年,朱元璋已经卧病在床,扬州知府写了一封奏折,几经辗转到了朱元璋手里,原来写的是一件婚姻,朱元璋来了兴致,让驸马梅殷帮忙读完后,决定亲自赐婚,故事是这样的:
元朝时期,安徽太平有一位商人,名叫胡天生,徽商虽然出名,但在元朝时期,还没有徽商之说。胡天生是做盐、茶生意的,但元朝时期,盐业是朝廷管控非常严格的行业,所以胡天生每年都会去一趟京城,第一是做生意,第二也是疏通京城的关系。
在京城,他遇到了一位姓郭的举人,郭举人在京备考,准备参加来年的科举春闱。胡天生虽然是商人,但也读过书,和郭举人相识后,越聊越投机,成为好友。
寒冬时分,胡天生在京城的事请办完,向郭举人辞行,二人依依不舍,最后决定,定个娃娃亲。胡天生有个1岁的儿子胡元杉,而郭举人有个1岁的女儿,取名秀儿。胡天生从行李里取出一对玉珏,一掰两半,由二人收藏,约定等孩子到了婚嫁年龄,就安排接亲。
然而不巧,胡天生路上生病,回乡后生病而死,临死前告诉夫人有这桩亲事。夫人只听胡天生说那个郭秀才老家住在苏州,其他的并不知请。后来,胡家的生意越做越惨,在太平混不下去了,只有搬到桐城,等胡元杉长大,他们在桐城只能算是个小财主,已经没落不少。
胡元杉16岁时,带上那块玉珏前去苏州,寻了一年多,都没有打听出下落。后来他母亲也病逝了,族人都劝说胡元杉放弃那门亲事,另娶别人,被胡元杉拒绝。
胡元杉说:“我父亲为我定下这门亲事,如今不知对方音讯,若我贸然娶妻,岂不是让我父失信于人?”所以,他坚持寻找。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胡元杉一边做生意,一边寻找,但仍旧无果,为了在苏州立足,他还短暂地加入了张士诚的义军。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胡元杉找不到和他有婚约的秀儿,干脆终身不娶。到了洪武三十一年,50岁的胡元杉到扬州卖货,突逢大雨,他的货船被迫靠岸。
听岸上的水手们开玩笑说,旁边的尼姑庵内有一位50岁的黄花大闺女,因为早年有婚约,娶她的人一直没出现,所以出家为尼。胡元杉顿时感觉被雷击中,连忙拿上玉珏到尼姑庵拜会。守门的小尼姑拿到他的玉珏进门后,半晌终于出来,带出了另一半玉珏,两块玉合二为一,胡元杉喜极而泣。
但接下来却不顺利,原来郭秀儿从小被定亲,他的父亲并未考中,后来父母都病逝了,她曾托人到太平找胡元杉,可惜听闻胡家已经败落搬家 ,杳无音信。她无依无靠,只能出家为尼。如今已经50岁,容颜干枯,皱纹面满,胡元杉竟然找上门来,她实在无颜嫁人。
胡元杉听闻秀儿不嫁,在庵外苦苦哀求一整天无果,于是上县衙敲鼓鸣冤,县令认为婚嫁乃双方你请我愿之事,人家既然不愿意嫁,县令也管不了。胡元杉无奈,只有到州府继续敲鼓,扬州知府听闻此事,感动不已,所以才逐层上书,最后被内阁转到朱元璋手里。
朱元璋得知50年来,男未婚、女未嫁,都在信守同一份婚约,如今老天有眼,让他们相逢,非常难得。尤其佩服胡元杉,得知秀儿不愿嫁人,还不依不饶,甚至报官求助,让令人钦佩。
最后,朱元璋亲自下旨赐婚,让扬州知府督办,在扬州将二人完婚。于是,胡元杉和秀儿,这对年满50岁的新人,在苏州成婚,成婚当天,朝廷送匾“信义夫妻”。
虽然婚约属于包办婚姻的一种形式,但在古代,请比金坚、信义无价,这种信守承诺的事迹,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