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访美归国的李鸿章在日本换船的时候,硬是从两船之间的搭起的踏板之上爬了过去。为什么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要做出如此危险的行动?他的大儿子李经方之妻是日本人,李鸿章又为什么发出了终生不履日地的誓言?
甲午中日战争,泱泱大清帝国竟然被小小岛国日本打败。1895年2月20日,李鸿章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达到日本后,李鸿章先提出停战要求,不料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竟严酷的要求,非将天津、大沽、山海关三处允许日军暂住,作为抵押,不许停战。李鸿章多次力争,决不让步。
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乘坐轿子回住处,一少年忽然从人群中挤出来,向轿子扑去,朝着李鸿章打了一抢。幸亏子弹打破眼镜,击中左脸颊,深入左眼下。李鸿章被抬入住处,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警察很快抓住刺客小山六之介。
刺客小山六之介的一抢,击碎了李鸿章在谈判桌上讨得便宜的美梦,这时候的李鸿章才知道,以一个战败国的身份与日本在谈判中维护尊严,无异于与虎谋皮。不过,日本方面因为害怕此次刺杀事件会导致来自国际上的舆论压力,再兼之此时的日本已经无力入侵中国,不得不将原定的赔款三亿两白银减为两亿两白银,以期尽快签订条约,好从中国战场上抽身。
六之介一抢打掉了一亿两白银,对李鸿章和晚清政府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要知道,此时的大清国,全年的收入不过6000万两而已。
马关遇刺,签约受辱,李鸿章发誓“终生不履日地”,日后其出洋考察、回国之际需要在日本换船的时候,年逾古稀的李鸿章硬是拖着衰老的身子,从两艘船之间搭起的木板上爬了过去,决不让自己的脚沾上日本的土地。在他出访西方时,遇刺之际所穿的那件已经染满鲜血的黄马褂,也是他必不可少的行头。他要用这件血衣,来向西方哭诉日本的野蛮,同时,也让自己记住外交生涯所遭受的此次耻辱。
其实,中日两国的交锋,是一场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对抗。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了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从被人侵略走上了侵略别人的军国主义之路;而清政府仍死守着已经崩溃的封建制度不放。正如李鸿章在战后给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的信中称: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衣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此时的大清帝国正是一座即将倒塌的破屋,作为大清大臣的李鸿章,自然只能在维持此屋地基不动、建筑不改的请况下勉力而为,做些修补工作。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已经腐败,北洋水师不过就是牺牲品而已,李鸿章,不过是大清政府的替罪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