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丧父,后被秀吉收为养子。作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的秀家,并不像其他的养子那样把秀吉的恩德当做是天经地义。一生为丰臣家殚经竭虑,甚至牺牲掉了自己的家业,回馈了秀吉的养育栽培之恩。可以说,是丰臣家中最为忠心耿耿的人。
藏匿
宇喜多秀家逃出伊吹山,因为M路陷在美浓粕川谷(现揖斐郡春日村)一带,藏匿于矢野五右卫门家中。这五右卫门是个颇了不起的人物。
老臣明石全登说服了秀家,逃离关原而入伊吹山。随从的只有近臣近藤三左卫门正次、芦田作内、森田小传治、虫明九平次、黑田勘十郎、本乡义则、山田半助等人。
北上伊吹山后,宇喜多秀家一行M路了,在山中彷徨两日,既无粮食也无饮水。西军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近乡,众人都知道溃军逃亡在关原以北的山林中,无数农民聚集着来逮落难的武士。秀家逃至粕川谷(照片)的中山乡(现揖斐郡春日村中山),遭遇了一群这样的猎手。
其中打头的叫做矢野五右卫门,他先见了秀家身边的侍从,知道有油水,便就持抢靠近。然而走近了,却觉得这人落魄不堪,不由得有些同请,正犹豫着是否要喊住他们的时候,秀家对他开了口:
“哦,幸会,请问,这是哪里?我们M路已深,兼又饥饿,扛不住了。”
矢野回答道:“这地方缉捕得很紧,你们不必再逃了。”
宇喜多秀家说:“在下是德川追索着的西军大将丰臣秀家,给吃些粥饭,再把我交给德川也没什么,绝不怨恨。”
五右卫门闻知秀家的名姓,惊得差点摔倒。或许是看见秀家的窘迫,他突然改变了态度,说:“不知道是秀家公子,请恕无礼之罪!万事有在下在,不用担心!”
当下叫矢野家的仆人九藏背起秀家,与随从进藤、黑田一起歇在白樫村(现揖斐郡揖斐川町白樫)的矢野家中,其余随从则被送往大坂的备前岛。
另有一说,矢野五右卫门重昌是原前田家的家臣,进藤三左卫门之妹就是五右卫门的妻子。具体经过略过不提,秀家就这样隐匿在矢野家,一直藏了四十余日。矢野家在山路的最深处,现今仍有后人居住,庭院里立着一座新碑,上书“宇喜多秀家公匿居地”,据称题词者是秀家的后代。其中遇合,也真是传奇得很。
再会妻儿
大约到十月中旬,近藤三左卫门偷偷去了京都,传达了宇喜多秀家无恙的消息。然后带着秀家的肋差直入家康设在伏见的办事处自首:“主公秀家已经自裁,遗体经过荼毘(火化)葬在高野山。”并交出了肋差鸟饲国次。德川家并未完全相信他的话,把他软禁在本多正信那里,但是多少放松了对秀家的搜索,乘此间隙,五右卫门开始了行动。
他和黑田勘十郎把秀家装扮成病人,对外只说家中有人要到有马(有马温泉?)治病,让秀家坐在马车里离开了白樫村,途径近江武佐于次日到达了伏见,并且在此换乘船只。他们谎称马车上的是重病人,不便下车,做得始终一无破绽。船行一天,就把宇喜多秀家送到了大坂天王寺,藏匿在五右卫门的相熟人家里。四天之后一个漆黑夜里,秀家终于回家了。
战后,秀家的夫人(前田利家第四女,名为阿豪)本以为丈夫已不在人世,如今见他平安归来,喜极而泣。后来五右卫门告辞时,受了大恩的宇喜多秀家把得自秀吉的朱印状赠给五右卫门,另赐黄金三十枚,以及赠与其妻的一些细软(金额和物品有异说)。秀家再向五右卫门行礼道:“贵夫妇的大恩,秀家此生不忘!”
完成了这一冒险,五右卫门心满意足地回到乡里。《关原大条志》记载:“五右文门俄而还家,载恩载荣,欢喜无限。自是成富贵家,享南山寿,子孙绵绵不落。”
秀吉的朱印状即此成为矢野家之宝,一直保存。
流放
宇喜多秀家就此住在大坂的家里,但这终非长久之计,夫人于是向娘家加贺前田家求助。然而前田家觉得这问题极棘手。他们建议秀家夫人道:要么向德川家自首,要么逃到九州去。夫人再三恳求不可把秀家送到家康手上,前田家便也同意让秀家逃亡九州。决定之后,秀家夫人也回了加贺。
第二年六月,宇喜多秀家逃入萨摩。岛津方面由大隅郡牛根乡的平野家出面接待他。平野家尽力包藏着秀家,然而竟不能长久,因为时势改变,岛津家与德川议和以后,不愿当包庇罪犯之名,只要对秀家交代得过去,也就请至义尽。庆长七年(1602)十二月二十八日,岛津忠恒向德川家请求保留秀家一命。此际前田家自然也在求请,于是秀家的处理办法便给议论定了。第二年八月六日,秀家从大隅牛根被捕至伏见,这时平野家还大不请愿,总因无奈,才交出了宇喜多秀家。
九月二日,岛津家如约将秀家押送骏河久能山。重新让他做回大名当然是不可能的,既要处置战犯,又得虑及岛津家的面子,兼顾前田家的想法,德川家实在是伤偷脑筋。经过两家的不断求请,直拖到了庆长十一年(1606)五月,幕府作最后决定,将他流放八丈岛。
对岛津前田两家来说,这样的裁决虽然并非所望,可也不愿再启异议,于是宇喜多秀家一行十三人在伊豆纲代地方解缆启程,途中还与台风遭遇,不得不在下田避风,一个多月以后的八月十八日,方始抵达八丈岛。
八丈岛上还有不少传说,这里且容略过。秀家在岛上约有五十年的草间求活,不知道他是带着如何的心绪过去的。明历元年(1655)十一月二十日,宇喜多秀家老病而死,享年足有八十四岁。宇喜多家及至两百多年后明治大赦时,才蒙赦免,得以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