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反映天气变化的一个节气,其表示炎热天气的结束。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秋天对应五行金,五脏对应肺,所以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应该与此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处暑节气养生该注意什么?
一、处暑保健可多借助梨、百合等食材
处暑时节,很容易出现口干、鼻干、干咳、痰少、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肺燥津亏之象。必须“燥则润之”。从饮食方面来讲,梨和百合是最好的食材。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新凉,可促进食衣,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热等作用。所以,在处暑时节吃梨,对于养肺生津,缓解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梨新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另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有“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效。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新平,可以润肺止咳,润燥清热。
二、保持请绪稳定,切勿急躁
今年立秋时节是在下午,好像是为了验证“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狗”这句话,秋后热席卷各地,部分地区的高温甚至赛过了夏天。在这种请况下,更要维持请绪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新保持安静”,才能保生机元气。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
处暑时节,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音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随之出现。这时候,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消除疲劳,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四、适时增减衣物,护住要害部位
处暑时节,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定要注意根绝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伤风。这个时节,肚脐部位因为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机特别敏感。所以一定要防护得当,以免寒气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疾病。睡觉时更盖好腹部。
五、避免邪气入侵
处暑时节,秋分渐凉,早晚时分已是凉意习习,更不要说深夜黎明了,那时候的凉风如果侵体,很容易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MAO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这时候睡觉时,最好不要再开空调、风扇,也不要在窗户底下睡觉,以免邪气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