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图片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可以说是属于苏州人的,是苏州人传统的狂欢节——轧神仙。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轧在苏州方言中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
轧神仙庙会的举办地点在苏州商贾云集、物华天宝的繁华之地金阊区,这里是吴文化和吴中民俗的荟萃之地。据说,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自宋朝以来,传说道教上八仙中的吕洞宾每年在生日那天——农历四月十四,都会乔装打扮成普通人,来人间为百姓治病消灾。就是所谓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吕仙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称“吕祖”。吕洞宾在八仙中是核心人物。在江南民间几乎家喻户晓,传说颇多。相传吕仙发誓要救度天下众生,方始升天。他不仅浪迹人间,乐为百姓治病解难,灭妖除害,而且为人随和,性格幽默,是世人心目中见义勇为的神仙救世主形象。所以,在他生日前后这3天,人们都到神仙庙去祭拜,希望遇到他,因为人多,“轧来轧去”很热闹。后来,这个民间宗教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大庙会。
福济观本在小巷深处路窄处很是清静,一下来得人多了,倒也显得拥挤热闹,于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挤到人了。苏州人天性温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使被挤了,也不过笑一笑,再说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说“就算被神仙轧到了”讨个口彩。因为苏州方言里拥挤称为“轧”,因此形容这种拥挤的现象,也就有了“轧神仙”的说法了。
于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四,金阊区以“轧神仙”为龙头,以神仙庙为核心的苏州阊门、石路、山塘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盛大的庙会。突出时尚石路、风雅山塘主题,传承历史,彰显特色,既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又注重时候时尚文化的元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打神蘸、中医药界祭祀活动、民间祭祀、轧神仙、花市、商市等各种民俗活动。
“轧神仙”这一天,所有的美食和物品都冠以“神仙”的美誉,更有一种糕点是苏州人这天必吃的,那就是“神仙糕”。每年临近四月十四,苏州的老字号食品店如“黄天源”等都有“神仙糕”出售。神仙糕其实是一种松糕,加入豆沙、芝麻、瓜果丝等原料制作,口感甜糯。据说连吕洞宾都抵挡不住诱惑,因此又被叫“神仙糕”。”
糯米粉 300克
白糖 10克
温水(不高于35度) 150克
自制猕猴桃干 100克
自制红豆沙适量 适量
白芝麻适量。 适量
甜味口味
蒸工艺
半小时耗时
普通难度
1.取一小碗倒入150克不高于35度的温水,夏天用冷水就行,加入10克白糖搅拌均匀,形成白糖水。
2.糯米粉300克放在和面盆中,分次倒入少量调好的白糖水。
3.糯米粉中每次加入水后,就用手把糯米粉和水搅拌均匀,并用手细细的搓制糯米粉。
4.搓到糯米粉吸收水分但不成面团,也不成米粉糊,而是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
5.用手抓一把松散状的干燥湿粉在手里,五指并拢向手掌中心揉制,湿粉容易成面团。
6.再用手指搓捻面团。
7.面团又可以散落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糯米粉就搓好了。
8.取一个孔眼大的筛子,把搓好的糯米粉放在筛子里过筛,遇到有结块的糯米小疙瘩用手把疙瘩捻开。
9.得到细细的吸收水分的糯米粉,放在一边饧制1个小时。
10.取一个容器,底部均匀的刷一层食用油。
11.用手抓适量吸收水分的湿糯米粉,把糯米粉均匀的松松的撒在容器底部。
12.锅内放水支好蒸架,把容器放在蒸架上,不盖锅盖,开大火蒸至上汽。
13.取适量红豆沙馅,用手拍成和糯米粉直径相等的圆饼状,把豆沙饼覆盖在糯米粉上。
14.上面再均匀的松松的撒一层糯米粉,不盖锅盖,大火蒸至上汽。
15.自制猕猴桃干去除中间的黑籽,切成细条,均匀地撒在糯米粉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使猕猴桃与糯米粉紧密相连。
16.猕猴桃上面均匀的撒一层白芝麻,并用手轻轻按压,盖好锅盖,大伙蒸制15分钟至熟。
1.注意糯米粉的拌制,水要分次加入,每次加入水后,就用手把糯米粉和水搅拌均匀,并用手细细的搓制糯米粉。
2.注意糯米粉的搓制:搓到糯米粉吸收水分但不成面团,也不成米粉糊,而是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用手抓一把松散状的干燥湿粉在手里,五指并拢向手掌中心揉制,湿粉容易成面团,再用手指搓捻面团,面团又可以散落成松散状的干燥湿粉,糯米粉就搓好了。
使用的厨具: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