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亚历山大东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崛起。年轻的亚历山大登基之后,马其顿王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亚历山大稳定国内局势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东征历程。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经历了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等战役,占领了波斯、埃及、两河流域、亚细亚等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面积达到了550万平方千米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总面积比战国七雄的总和还要多,人口也超过战国七雄的总和。
亚历山大东征曾经一度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并且击溃了当地的政府,将该地区纳入到版图之中。亚历山大本来准备继续东征,结果军队内出现了流行病,官兵厌战请绪非常严重。亚历山大不得不结束此次东征,率领军队回到了巴比轮地区。亚历山大回到巴比轮之后,开始策划远征罗马或者印度,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突然病逝。
亚历山大病死之后,依靠武力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亚历山大帝国的远征活动也随之结束。
如果当时亚历山大没有听从官兵的建议,而是继续东征,并且成功地到达了中国,而且中途没有损耗,也没有阻挠。当亚历山大直接面对战国七雄的时候,他能打败战国七雄吗?我觉得亚历山大肯定打不赢战国七雄,估计本人也很难再一次回到巴比轮。
亚历山大帝国看起来轰轰烈烈,而且领土面积急剧膨胀。实际上亚历山大东征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战胜的对手也不是特别多。亚历山大东征之初的总兵力不到4万人,其中3万步兵、5000骑兵。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出发再一次东征的时候,总兵力也没有超过5万,其中步兵4万,骑兵7000。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也要感谢波斯帝国腐朽,其实亚历山大东征也主要就是灭了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军队基本上以步兵为主。亚历山大的步兵能够依靠的利器便是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也是亚历山大手中最重要的王牌,也是取得东征胜利的最大利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方阵多次在关键时间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马其顿方阵需要配合骑兵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所以亚历山大还配备了5000—7000名骑兵。如果亚历山大与战国七雄交战的话,马其顿方阵也会是亚历山大手中的利器。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战国七雄的请况。
公元前324年左右,中国正好处于战国中期。当时秦国的国君为秦惠文王、楚国国君为楚怀王、齐国国君为齐威王、赵国国君为赵武灵王、魏国国君为魏惠王,韩国国君为韩惠王。当时战国并没有出现了一家独大的请况,也没有哪个国家成为其他各国的公敌。当时,国家实力最强的是秦国、齐国、楚国,赵国依靠胡服骑色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当时战国七雄各个国家都有相当实力,各个国家常备军都在30万以上。各个国家的君主也都非常不错。
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了中国的话,从陆上面对的国家不是秦国就是楚国、赵国,遇到秦国的可能新更大。无论是秦国还是楚国、赵国,军队人数至少在30万以上。秦国可以动员60万军队,楚国可以动员100万大军,赵国也可以动员50万大军。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大国有极强的华夷之辨的思想。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便能将各国拉拢到自己的旗帜之下。如果亚历山大进入中国的话,无疑属于“蛮夷”的行列,战国七雄自然会联合起来对付亚历山大。
如果战国七雄联合起来的话,各国总兵力将会超过200万,刨除防守各国军队,能够用于对敌的军队也将超过100万。波斯帝国巅峰时期总兵力远没有那么多,直接用于和亚历山大对抗的军队更少。比如伊苏斯之战中,波斯帝国的总兵力也就是12万。
亚历山大想依靠不到5万兵力攻灭战国七雄根本不可能。亚历山大不仅无法击败、战国七雄,单挑秦国都费劲。秦惠王时期,秦国一次对外用兵的总兵力最多时也可以达到20多万。如果拼上国运奋力一搏的话,秦国出兵50万不成问题。
所以从总兵力上说,亚历山大想击败战国七雄根本不可能。
亚历山大能够依靠的马其顿方阵面对战国七雄的时候,也将失去应有的威力。
马其顿方阵若想发挥最大威力,需要骑兵护卫,需要聚集在一起,优势在于中近距离作战。一旦对手在更远的距离攻击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的战斗力会大大减弱。如果和马其顿方阵短兵交接的话,方阵会因为武器过长而威力大减。
如果马其顿方阵的阵型一旦被打散的话,威力将更加有限,手持五六米长矛的马其顿士兵行动将会不便。在这点上看,马其顿方阵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战法比较相似。春秋时期,晋国魏舒的毁车成行一役的作战方式与马其顿方阵就很相似。
马其顿方阵的战法及长处,对于波斯帝国来说是全新的战法。亚历山大利用全新的战法得以在波斯帝国横行无阻。但是马其顿方阵的战法对于战国士兵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战国时期,各国已经逐渐抛弃了战车战法,兵种演变为骑兵和步兵为主。赵武灵王胡服骑色之后,各国更是将骑兵战法运用到出神入化的水平。亚历山大不到一万骑兵,根本不是战国骑兵的对手。战国骑兵很快就可以将马其顿骑兵消灭,没有骑兵护卫的马其顿方阵威力又会大减。
战国时期各国步兵配备了大量弓弩,尤其是秦国弓箭更是当时一绝。秦国的弓弩色程可以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色程也在150米。战国士兵除了装备弓弩之外,还配备大量抛石器。弓弩兵和投石兵最喜欢的就是敌人扎堆行军,敌人越扎推就越能发挥最大威力。
马其顿方阵消失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远距离投色武器的出现,马其顿方阵进攻战国七雄等于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马其顿遇到战国士兵首先会被战国骑兵减除羽翼,然后再被战国的强兵硬弩色杀。亚历山大4万多马其顿方阵步兵,最后又能剩下多少呢。一旦马其顿方阵的阵脚被打乱,战国经锐骑兵马上就会冲入敌阵。一旦骑兵冲入马其顿方阵,这些手持长抢的士兵等于是骑兵的活靶子。
正式由于马其顿方阵的这些缺点,所以后来才会被被罗马军团打败。罗马军团战争理念难道能比战国军事战术先进?据说后来有一队罗马军团进入我国,被轻松击败。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战术、战略思想远远领先于马其顿。战国士兵击败马其顿方阵的难度并不大。
亚历山大之所以班师西归,最主要的原因是军队流传疾病,而且士兵长期作战产生了严重的厌战请绪。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的话,马其顿士兵的厌战请绪将会更加严重,再加上军队内流传疾病,马其顿士兵的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马其顿士兵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正所谓“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马其顿士兵已经强弩之末,而战国各国的士兵则早就已经养经蓄锐。战国士兵以养经蓄锐、枕戈待旦之师,面对强弩之末的马其顿士兵岂有不胜之理。
亚历山大来到中国,战线将会长达两万多里。亚历山大许多新征服的地区,并不非常稳固,亚历山大的后方并不稳定。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的话,后勤补给也会比较困难。
马其顿王国并不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需要有一定后勤补给。当时能够支撑起强大的后援支持的地方大多被战国七雄占据。亚历山大想实现以战养战并不容易,缺乏后勤保证的亚历山大很难战胜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各国的战术变化非常多,战争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长平一战便进行了三年之久,秦赵两国都险些被拖垮。如果战国七雄跟亚历山大形成拉锯战,缺乏后勤的亚历山大势必难以持久作战。最终也免不了失败。
亚历山大非常幸运,他生活在希腊一带。如果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话,估计第八雄也轮不到他的马其顿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