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644年清朝入关,其战略目标在中原内地,这段时期他们主要的活动就是消灭反清势力以及南明小朝廷。
在构建直省八旗驻防体系之时,满蒙之间进行了政治联盟。彼时的蒙古诸部有着三种势力:
第一种:是满洲的追随者,他们被编入了蒙古八旗,与满族八旗是一体的;
第二种:则是臣服者,他们被纳入了盟旗系统,由旗长分封为札萨克;
第三种:则是反叛者,他们被纳入了总旗的管辖范围,意在便于监督和管辖。
除了这三种势力之外,还有一种尤为特殊的势力存在,这就是降而复叛、叛服不定者,满清对于这种势力一直进行了剿杀,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就是攻打准噶尔部。
事实上清政府与准噶尔之间的抗争由来已久,以1640年的蒙古塔尔巴哈台会盟为起点,到以1762年伊犁将军府设立为终点来算,历时122年之久,影响相当深远。
那么清朝剿灭准噶尔到底是属于内战还是属于外战呢?康熙皇帝是平定准噶尔还是吞并准噶尔呢?
首先我们从准噶尔汗国的政权新质来分析一下,准噶尔系漠西蒙古的一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秘史》。
准噶尔汗国或称卫拉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它的统辖范围是四卫拉特: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以及其他的小部。
它的崛起得益于蒙古政权的互相博弈,而它的延续时间是相当长的,在"土木之役"俘获明英宗之后,达到了全盛的局面。
明末,满洲崛起建立了后金,准噶尔是与后金并存的政权。
即便是后金逐步控制了漠南、漠北蒙古之后,准噶尔与满洲政权也不属于统属地位,它是介于沙俄和清朝之间的独立政权。
准噶尔汗国统一了中亚及蒙古区域,与满洲政权统一东北以及内地直省的新质是相同的,从史学观点来看,满洲和准噶尔的地位相当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互相割据。
而康熙大帝将其抗清定新为叛清,实际上是满洲视角的产物,并不符合史学观点。
满洲视角下将自身视为正统,故而元朝蒙古以来的准噶尔就成为了分裂的一部分。
准噶尔与满清的政治目标是一样的,它希望通过统一天山北路卫拉特各部,而后征服回疆诸地区,进而将天山南北连成一片。
准噶尔的第二步就是征服哈萨克、布鲁特诸部落,而后实现整个中亚地区的统一,它的核心目的地是漠北地区。
征服了漠北地区的喀尔喀诸部之后,中亚区域和蒙古草原就此落入了准噶尔的手中,青藏教区合并之后将形成一个蒙藏统一体,而后再完成准噶尔的终极目标:统一中国。
这一点在塔尔巴哈台会盟、《卫拉特法典》中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
满清对准噶尔的征服从史学角度来看,是一场向外的战争,而并非满清宣扬的平定准噶尔叛乱。
准噶尔与清朝之间的核心矛盾在于蒙古的统一问题,准噶尔部落干涉了清朝统一漠南、漠北的统一进程,而潜伏在漠西的准噶尔是清朝最大的安全隐患。
准噶尔汗国为清朝一大威胁,其政权的存在与覆灭,对清朝八旗驻防格局影响巨大。
清朝采取了对准噶尔的三大区域:北部区域、中部区域、南部区域进行了分别的处理,并且积极联系沙俄对抗准噶尔。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使得准噶尔败下阵来,清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一统",中国近现代的版图基本雏形就此固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