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被黑的淳于琼,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曹草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草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此事写信汇报给袁绍,袁绍大怒,责骂了许攸。许攸心生不满,背叛袁绍,投靠曹草。从许攸的口中,曹草得知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草便带经骑五千前去攻打乌巢,结果到乌巢时,乌巢守将淳于琼居然酗酒醉了,曹草偷袭得手。淳于琼被擒,粮谷被烧,曹草命人割去淳于琼的鼻子,把他放回,袁绍大怒,把淳于琼杀了。
从此,淳于琼留给后人的就是一个酗酒无度的草包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历史上的淳于琼
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相反,淳于琼是忠义之辈,深得袁绍信任,最后是力战而亡的。
1.他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皇权旁落,汉灵帝刘宏备感忧虑。尤其是兵权被士族和外戚掌握,刘宏扶持宦官势力,对抗外戚,虽铲除窦家,削弱了外戚的实力,但仍然不够。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以此来掌握一定的兵权。西园八校尉每校尉几千上万人不等,皇族、士族、外戚都想争夺西园八校尉的兵权。最后经过各派势力的角逐,西园八校尉的统领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草、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草、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曹草
2.他觉得袁绍信任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从长安出逃,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劝袁绍迎回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已归属袁绍的淳于琼和谋士郭图表示反对:“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衣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后来袁绍听从淳于琼和郭图的意见,没有迎回汉献帝。
建安四年(199年),沮授权力过盛,郭图向袁绍进言:“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国家就灭亡。”袁绍听郭图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分别由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
沮授和郭图都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史料多次把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并列,足以证明当时淳于琼也是深受袁绍的信任,连是否要迎回汉献帝这种大事都要咨询淳于琼的意见。
3.乌巢之战力战被杀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万余,屯粮于乌巢。曹草率5000兵,换上袁绍军的旗帜,夜晚进军,淳于琼没有察觉。曹草火烧乌巢,营中大乱,当时天已渐亮,淳于琼就在营外摆开阵势,迎战曹草,结果战败,被曹草活捉。曹草就质问淳于琼,淳于琼却说“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天意决定胜败,问我干什么)”,最后淳于琼被曹草杀死。
乌巢之战
乌巢之战袁绍军战败,袁绍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当时沮授就担心乌巢的安全,建议曹草派蒋奇率兵在外围巡逻,加强防备,但袁绍没有听从(《资治通鉴》: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草之钞。”绍不从)。得知曹草要袭击乌巢,袁绍并没有紧急增援,而是用重兵攻击曹草大营,想围魏救赵,只派小部队去救援,结果也没达到目的。
淳于琼作为乌巢守将,在乌巢被袭击之后,面对曹草的经兵,淳于琼在有兵力优势的请况下力战而兵败。原因有两点:1.曹草有备而来,淳于琼准备不足;2.淳于琼在军事才能上确实不及曹草。但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勇于作战,且未屈服于曹草,他是合格的。
可惜,淳于琼在三国演义中却是个反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