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不喜浮华,克勤克俭,登基多年,身为朝天子依然严格 “身衣大练,SE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自秦始皇以来,各朝皇帝“厚葬” 之习愈演食烈,光武帝却不循前人之风,多次下诏提倡薄葬。在他生前为自己修造寿陵之时,曾特意呀咐窦融说:“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陵池,才令流水而已”。
对于群臣屡次提议封禅泰山, 光武帝认为那是劳民伤财的事,更是不予答应。谁知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光武帝竟然自己改了主意。那是建武三十二年(56年) 正月初,光武帝夜里读《河图会昌符》,正好读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间伪不萌”。一.向笃信“谶纬”之说的光武帝,不免心生疑虑,自己不正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吗?第二天上朝,他就诏令大臣们在《河》、《洛》 中找寻有关“九世封禅”的说法。大臣们再次上奏说天意如此,理应封禅泰山,以答谢上天对汉朝复兴的保佑。
光武帝率领众王公大臣,浩浩荡荡从洛阳出发了。抵达山东曲阜时,光武帝会见了当地刘氏宗族,还亲自前往孔子故居拜祭。次日,到达泰山脚下的奉高,先在山下沐浴、斋戒,做封禅的准备。当地官员们早已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安排石刻,修建封禅坛。
二月,光武帝率领诸王、大臣、孔子后裔在泰山南侧,举行了盛大的“燎祭”。 光武帝说:“泰山虽已从食于柴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 ”于是,派使者“以一特牲(古代多用一牛或一猪)祭祀于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随即他又登上玉辇上山。抵达山顶时正好是午后,光武帝换上隆重华丽的封禅礼服,立于封禅坛前,面北朝南,身后依次排列着文武百官。刘秀登上封坛,“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玺封石检。事毕,皇帝再拜,群臣称万岁。”之后,光武帝命人将刻有七百字禅文的封禅碑立于坛上,就此结束了当天的封禅仪式。次日,光武帝又率众前往泰山脚下祭地神,而后返回京城洛阳。
四月,光武帝下诏大赦天下,并将建武三十二年(56年)改称建武中元元年,以纪念泰山封禅之行。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刘秀病逝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三岁。他临终遗诏说:“朕无益百姓,(葬礼)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刘秀逝世后,被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谢村), 庙号世祖,谥号“光武”,取其光复汉室、克定天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