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次年(1644年)正月,顺治皇帝即位。我们都知道顺治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只有六岁,当时真正掌权的是他的十四叔多尔衮,一直到多尔衮去世的1650年,顺治才将大权回收,但他也仅仅掌权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驾崩了(民间传说他因为痛心于董鄂妃的离世而弃皇位于不顾,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这只是坊间传言,并无实据)。由于自己有过这种被摄政的亲王多尔衮长时间把持朝政、自己处处受制于他的痛苦经历,所以他早早地就为自己八岁的下一任继承人找好了鳌拜、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四位大臣一同辅政。
其本意是让这四个人相互制约着,这样的话朝政大权也不会被其中某一个人独揽,但是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能按顺治帝的意愿打下去,互相制约的均衡格局很快就土崩瓦解了。索尼当时是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后来随着他的年迈多病,就渐渐退出了这个政圈,结果这个权力制衡的最重要的框架就散掉了,本来鳌拜是处在四位的最后,但是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跟鳌拜对立之后,却被鳌拜扳倒,最终家破人亡,这个结果就让鳌拜一步步将权力壮大起来,成为最后的赢家。
鳌拜随着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膨胀了,他目无皇上和横行霸道的作派在《鹿鼎记》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鳌拜胆敢如此胡作非为,而一直都保护康熙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为什么都对鳌拜没辙?
首先,鳌拜的家族没给他加多少分,也就是个瓜尔佳氏,主要还是他本人的战功显赫。当年他曾经主动要求去打明朝留下来的皮岛,也正是这一战的胜利,让他被皇太极赏识,再加上后来的其他战功,他的官职当然也是越做越大。后来在顺治皇帝的时候,更是跟多尔衮为对立面。本来多尔衮还想要自己称帝的,但是鳌拜却拥护皇长子上位,结果经过他的搅和,多尔衮没办法,才让顺治皇帝登基的,但是鳌拜也因为这样而得罪了多尔衮,所以后来多尔衮一直都在借机打压鳌拜,但是鳌拜每次都是绝处逢生,结果也因为他跟多尔衮的对立,获得了顺治的喜爱,所以后来他就成了重臣。所以鳌拜最大的靠山就是前两位皇帝对他的喜爱。但是毕竟他的两位靠山都已经不在了,他之所以还敢这么跟皇帝作对,其实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太皇太后。首先鳌拜对前两任皇帝都可谓忠心耿耿,自然太皇太后也跟他好,而且鳌拜对她也是十足的忠诚,所以鳌拜只要随便说几句苏克萨哈的坏话,太皇太后就会支持他。另外,太皇太后认为应该抑制汉族重视满族,而在这一点上,鳌拜跟她的想法完全一致,但是康熙身边却有很多汉臣,所以鳌拜便成为太皇太后的抢杆子,一边拔除这些汉臣一边顺手安擦自己的势力。
所以正因为在太皇太后看来,鳌拜是辅佐三代君王的老臣、战功显赫,完全可以放心地将年幼的康熙托付于他,再加上他平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代武夫,为人直爽,不善于搞音谋,所以完全没有防备他会对康熙有不利的想法,直到后来发现请况不妙时,已经有些为时以晚,鳌拜的羽翼已经丰满,成尾大不掉之势,幸亏康熙少年老成,临危不乱,并未鲁莽地跟鳌拜摊牌,而是不动声SE地先稳住他,一边明面上对鳌拜大加封赏,以助其骄气,一边暗中剪除其羽翼,最后时机成熟时,一举将鳌拜拿下。这也是康熙这位一代明君在其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