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号称诸葛第二,也就是说他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还有人认为其实姜维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天水人,年幼跟着寡母一起生活,喜欢郑玄的儒学。他的父亲因为战事牺牲,所以赐给姜维中郎官位。
228年,诸葛亮北伐,天水的太守直接就号召各县各地人马投靠诸葛亮,但是他怀疑姜维有二心,所以他就没有带上姜维,而是连夜跑了。姜维知道后,没想到自己被扔下了,所以赶紧带人去追,但是没有追上,等回来的时候,自己这边的城门又被关闭了,所以他只能去翼县,结果翼县那边一样怀疑姜维的用心,所以不敢让他进来。既然天水这一片都投降了诸葛亮,那他又能怎么样呢,所以他也只能去投降诸葛亮。
姜维本来就是善谋之人,聪颖过人,但是一直得不到赏识,做的只是小官,诸葛亮慧眼识英才,一下子就看出姜维是个可用之才,所以在给蒋琬的信中夸姜维是关右地区的头号人才,姜维当时年纪只有27岁,就被诸葛亮如此看重。所以,诸葛亮此后都将他带在身边,把自己的学识全都传授给姜维,也经常采纳姜维的谋略,二人配合的很好。诸葛亮也一直苦口婆心地告诫姜维,一定要把光复汉室记挂心间。而姜维确实直到死,也将这件事记挂于心。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直接把蜀军的军权交于姜维管理,要知道,姜维当时只不过是蜀军当中的一个杂牌将军,而诸葛亮却将兵权都交给姜维处理,这就相当于把整个蜀汉交给了姜维。而姜维也是知遇之恩必报,他没有辜负诸葛亮者所托,继续北伐事业,一心想要光复汉室,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为人非常简朴,住的地方是破旧的小屋,家里也没有钱财,也不贪恋美SE,从不贪污任何,清正廉洁。
只是诸葛亮虽然死前,说把军权交给姜维,但是一开始军权并不在姜维手中,而在费祎和蒋琬手中。他们两个一开始采取保守的打法,给姜维的士兵最多也不过1万,所以兵力不够,也取得不了什么胜利。费祎死后,姜维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军权,姜维此后进行了11次北伐,战绩也不错的,尤其是在洮西之战中,杀了魏国数万士兵。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太劳民伤财了,所以蜀国的百姓叫苦连天,反对姜维的声音越来越大,而魏国那里国力比较雄厚,所以实际上北伐对魏国并不能造成实质新的伤害。后来姜维多次也被邓艾所打败,当时的皇帝刘禅让阎宇替下他,姜维只好兵驻扎在沓中,他不在朝中,间臣黄皓蛊或君主,蜀汉就日益衰败。
公元263年,邓艾和钟会攻打蜀国,汉中被攻破,钟会被姜维阻挡在剑阁,邓艾趁此机会,一路杀到成都,刘禅在国力还尚存的时候,竟然投降了敌人,接到消息的姜维和士兵们又惊又怒,很多士兵都气的用手里的剑去砍石头。姜维当然不会就此放弃,他假意投降,然后说服钟会背叛魏国,并拥立钟会当蜀王。而当时的人都认为,姜维叛变了,姜维不吭一声,顶着骂名,时刻记着光复汉室的事。
后来姜维死了80多年以后,他写给刘禅的绝笔信,被东晋权臣桓温发现,信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就是让刘禅暂时先忍下这些屈辱,他一定会光复汉室。很明显,姜维只不过是假意投降,实际上还是想要光复汉室,夺回蜀地。姜维时刻记着自己的使命,直到死也是为了此事而死,桓温看了这封信之后,感叹道诸葛亮可以瞑目了。
当然最后姜维失败了,他和钟会被魏军所杀,但姜维的忠义永远被人们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