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魏国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邓艾自率经锐部队绕道音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B成都,并直接导致蜀汉后主刘禅的投降。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邓艾率军偷渡音平之前,有一位蜀汉将领就想要带兵就支援成都,但是,这一建议被后主刘禅拒绝了。如果刘禅可以听从这个人的建议,蜀汉灭亡的时间完全可以往后推迟,甚至多活十年。
一
首先,这个人就是蜀汉将领中比较低调的霍弋,也是诸葛亮为刘禅留下的一员大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对于霍弋的父亲霍峻,是刘备手下的将领,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霍峻立下了重要的功劳。在霍峻去世后,霍弋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候,使用霍弋为丞相府记室。在汉末三国时期,记室是掌管文书的官员,能在丞相府掌管文书,说明霍弋的才华得到了孔明的认可。
二
在诸葛亮去世后,霍弋升迁为黄门侍郎,也即成为蜀汉皇宫内的重要官员。因为蜀汉皇帝刘禅的信任,所以让霍弋去辅佐太子刘璿。之后,蜀汉永昌郡发生了叛乱,后主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在平定而来叛乱后,霍弋领建宁太守,统南中诸郡。由此,对于这个时候的霍弋,统率了蜀汉在南中地区的六个郡,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到了公元263年,曹魏的大权已经都在司马昭等司马氏手中了。在此基础上,司马昭发动了消灭蜀汉的战争,派遣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汉。
三
同时,在公元263年,已经是蜀汉安南将军的霍弋,获悉了钟会、邓艾进攻蜀汉的消息。对此,霍弋担心蜀汉都城成都空虚,可能会被曹魏的军队乘虚而入,所以想要率领蜀汉在南中的军队来救援和护卫成都。但是,蜀汉后主刘禅却过分自信,认为成都已经有了准备,所以不准霍弋带兵前来救援。结果,就是邓艾率军偷渡音平,在绵竹击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从而兵临成都。在此背景下,刘禅没有选择坚守待援,而是立即向邓艾投降。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如果刘禅能够听从霍弋的建议,邓艾缺乏后勤支援的偏师不仅难以攻下成都,甚至有被围歼的风险。
四
最后,在此基础上,蜀汉的灭亡时间完全可以往后推迟了。也即只要在公元263年守住司马昭的进攻,再加上司马昭是在公元265年去世的,之后即位司马炎既需要稳定司马氏内部,还需要篡夺曹魏的江山。由此,蜀汉再多存活十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刘禅没有听从霍弋的建议,但是后者在得知刘禅投降的消息后,选择了坚守南中六郡,并且表示“如果司马昭加害后主刘禅的话,将会率军抵抗到底”。在得知刘禅被司马昭善待后,霍弋才率领蜀汉南中六郡投降。对于这样一位才德兼备的将领,西晋王朝选择了重用,让霍弋担任南中都督。在西晋时期,霍弋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