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周恩来是1924年秋天从欧洲回到祖国的。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建立,广州成为南方革命的中心。周恩来乘船经香港到达广州后,党组织立即让他留在广州,肩负起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双重责任。
周恩来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回师广州。途中,传来了运动发生的消息,6月12日,回师部队抵达广州郊区龙眼洞,可以说,周恩来是带着满身的尘土硝烟投入这场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斗争中的。
6月23日上午8时,周恩来率黄埔军校的队伍聚集到东较场开大会。会后,游行队伍以工、农、商、学、兵的次序出发。游行队伍三人一排,周恩来和黄浦军校的官兵们手里拿着“打倒帝国主义”,“为死难同胞报仇”的小旗,高呼着口号向前行进。这支整齐、雄壮的队伍给走在前面的群众很大的鼓舞。
游行队伍走到沙基时,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在全副武装的外国侵略者面前纷纷倒在血泊中。走在周恩来两侧同他并肩前进的两人都不幸被子弹打中而身亡了,鲜血溅到了周恩来的身上。
黄埔军校的士兵和学生们一面以人行道的石柱为依托进行还击,掩护群众撤退,一面监视着河对岸的请况。由于“事起仓淬,路狭人稠”,无法躲避,当场死亡的达50多人,受伤的100多。
周恩来的眼泪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了,民族仇恨深深地埋在他的心中。疯狂的屠杀,同胞的鲜血,使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成熟了。
1926年7月1日,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抗议沙基惨案的演说。他在省港罢工工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在报告中向广大工人明确指出:“现在中国.工人、农民、士兵的生活都十分痛苦,这些痛苦是帝国主义给予我们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农兵大众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