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与洗星海、聂耳的恩怨
关于冼星海离开国立音乐院的事件, 有人在传记中写道:“1929年夏他(指冼星海)因热请支持一部分外地同学反对学校当局规定暑假要加收住宿、练琴费而掀起的学潮, 后被迫停学。”矛头所向, 不言自明。
1959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聂耳》中, 有聂耳(赵丹扮演)报考音乐学院站在考场中心位置拉小提琴的特写镜头, 考官中则有两位都戴着眼镜的“主考”, 影色着与丑化了萧友梅和黄自。
有人在文章中则介绍了两种说法:“1934年初聂耳报考国立音专的小提琴选科, 主考人是法利国(A.Foa)。他的演奏水平达到了录取标准, 但校方因聂耳曾在明月歌剧社奏乐, 认为录取了聂耳有损于国立音专的声誉, 于是以演奏水平低为借口, 没有录取(吕骥的说法)。另说仅仅是因为他的演奏水平不够而未录取(贺绿汀的说法)。”勿庸置疑,“学校当局”和“校方”都是指的萧友梅, 从而将萧友梅置于冼星海和聂耳之对立面。
对萧友梅的评价
萧友梅先生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严治校、事必躬亲,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新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新的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们担任的,至于京剧的“票友”是后来的事。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萧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