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新和反动新,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
军国主义(Militarism)是一种黩武主义,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并将保证军事力量视为社会最重要目标的意识形态。具体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原始的军国主义是兵民合一的,为了确保战争的需要,会向农民征调粮食,向牧民征调骑乘动物(马、骆驼等),并在和平时代或后方对人民高密度实施军事训练,以确保兵源不会短缺。
近现代的军国主义则是将人力、技术、资金大量投注在军备,做法大同小异,惟军国主义教育的论述会有改变,以民族沙文主义为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中文“军国主义”一词来自日文汉字「军国主义(ぐんこくしゅぎ)」,中国人经常把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国策思想联系起来。然而军国主义的实践并非只有日本为之,历史上许多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或政权,都会有军事优先的政策,苏联,美国,英帝国,朝鲜,以SE列等都带有军国主义的元素。日文的军国主义来自于Militarismus一词,本是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等批判法兰西第二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而生的。
军国主义有哪些特点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表现为:
实行军阀独裁和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来统治全国;
对内镇压反战革命运动,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对外则穷兵黩武,进行国土扩张;
经济以军事发展为目标,由政府补贴军需,带动重工业发展迅速;并以战争实利再扩军;
人民被要求向国家无私奉献,私权、人权、言论自由受到压抑;
政治上实行集权制,议会及司法机构无法有效制衡政府;
内阁要职由军人担任;
教育以军事训练、仇外主义、自我民族优越作为自幼养成的教材;
人民日常生活常受军事上的动员与干涉,建筑与公共设施广泛地要塞化;
普遍行征兵制,役期长,军籍不分男女一概登录,必要时会征收未达役龄的少年进入军中作战或任务;
歌颂军人贡献,尊崇军人的社会地位,甚至在历史、考古、宗教、文学、艺术等层面美化军人和战争;
外交多以军事优势欺凌邻近地区,以谋求实利和国际地位;
政府吹嘘侵略掠夺后的利益,机发人民对战争的热请,以确保民意对战争的支持。
有哪些军国主义典型代表
1、古希腊的城邦斯巴达(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396年)
2、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帝国(1868年--1945年)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内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扩军备战;对外则制订了侵略计划,宣称要使大日本帝国的国威布于四方,要以侵略战争征服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日本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朝鲜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才彻底崩溃。 现今日本随着右翼势力崛起,部分人要求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2012年12月16日日本将迎来众议院大选。外媒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各参选政党煽动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带有反华请绪,以钓鱼岛问题和修宪作为口号,显示出日本政治右倾的气氛。
2012年10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公开表示,计划重新定义“集团自卫权”,有意修改宪法。
2013年2月1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自民党宪法修正推进总部会议时称,将修宪定位为“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表现出其在任期内实现修宪的强烈意愿。
3、希特勒时期的德意志帝国(1933年--1945年)
1933年A.希特勒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军火工业迅猛发展;在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正规军扩充至60万人,包括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力量;同时大肆宣扬沙文主义、民族仇恨、特别是反犹太主义,以及扩充“生存空间”的舆论。希特勒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国终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现代,有些人主张日本政府和部分民间组织实行军国主义制度。这种批评以西环太平洋-东亚-东南亚地区等曾在二战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中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