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人物 >
胡琏与邹守益和程文德是什么关系?
更新时间:2018-06-05 20:05

  胡琏,明代沭阳县人,生于沭阳,老于山阳(今淮安),从一个普通百姓,没有任何背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官至巡抚、侍郎。他带动了一个家族,他的儿孙当中,另有二人考中进士,一人考中举人,还有贡生、生员若干人,成为“万石君家”。淮安府、沭阳县乡贤祠中皆供奉胡琏,两地地方志中皆有他的记载。他教育了一批学生,他的门生邹守益得到王阳明理学江右学派的真传,程文德成为阳明理学中章氏学派重要人物,吴承恩为世界名著《西游记》的作者。人称胡琏“四世贤科继武,一邦文献司盟”。作为一名出SE的教育家,他的两位学生邹守益和程文德,成为明代名冠一方的理学大家,堪称胡琏生平得意之事。本文着重就胡琏和他的两位学生、明代理学名臣邹守益、程文德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陈文烛《万历淮安府志》卷14《名贤传》记载:胡琏(1469—1541)“邃于经术,教授生徒甚众,邹东廓守益、程松溪文德,皆以童子传业成儒宗。”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正德六年(1511)会元、探花。官至南京國子祭酒,赠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庄。程文德(1497—1559)字舜敷,号松溪浙江永康人,嘉靖八年(1529)榜眼。官至工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恭。二人都是明代理学名臣,是王守仁(1472—1529)的著名弟子。相对比较赶来,胡琏在明代名气小些,《明史》中没有他的传,只有一处半地方提到他的名字。一次是在征安南事件中提过一次,另一次是在《王守仁传》中,只在《四库全书》本中出现一次,而在中华书局校点本就没有了。因此此处只能算是半次。这么重要的儒学名臣是他的弟子吗?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投到他的门下的?

image.png

  《万历淮安府志》说,他二人是“以童子传业”的。而汤开建、张中鹏的《胡琏其人与西草湾之战》一文中却说:“明之胡琏,非封疆大吏、博学鸿儒,其诗文及相关文献也存世较少,学界并无专门研究。但由于其一门三代进士以及奖掖后学邹守益、吴承恩、程文德等,偶被提及。”又说:嘉靖“十二年(1533)致仕。……胡琏返家后,执教乡野,邹守益、程文德、吴承恩(1506—1592)等皆授业于其门下。”按他的意见,邹程二人“授业于其门下”是在嘉靖十二年(1533)之后。

  关于吴承恩的事这里暂且置之不论,本文只讨论邹守益、程文德二人之事。

  汤、张二人这段话里有几个欠妥之处,必须加以澄清。第一,说胡琏“非封疆大吏”。嘉靖八年(1529),胡琏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视浙江兼节制福建沿海地方,嘉靖十年(1531)又以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巡抚为一省军事和行政最高长官,怎么不是封疆大吏?

  第二,说“胡琏返家后,执教乡野”,没有依据。从胡琏友人的诗文中,未见到他在这段时间有“执教”的事,而大量事实证明“执教”的时间在他未进入仕途之前。

  第三,邹守益生于弘治四年(1491),程文德生于弘治十年(1497)。到了嘉靖十二年(1633),邹守益已经43岁,程文德也已37岁,他们或在朝廷做官,或在到处建书院讲学,不再是“童子”了。因此,汤、张二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有人怀疑邹守益、程文德的老师不是淮安胡琏,而是江西胡琏(1477—1524)。例如苏兴先生说:“邹守益、程文德从之受业的胡琏,可能就是此江西新喻的胡琏。”按《明史》卷192记载:江西“郎中胡琏,字重器,新喻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刑部。尝谏武宗南巡受杖。”嘉靖初“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修撰吕柟(1479—1542),编修邹守益下狱。嘉靖三年(1524),诸臣“伏左顺门哭谏。帝大怒,系之诏狱,杖三十。逾旬,再杖之。”“死杖下者十有七人”,这其中就有这个胡琏。他是第二次受廷杖,并失去了新命。因此,这位胡琏名气比淮安胡琏要响一些。但他虽与邹守益虽都是江西人,但他们并无什么交集。

  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怀疑。我在拙著《吴承恩与〈西游记〉》中说:邹、程“都是王守仁心学的得意门生,嘉靖、隆庆时期的理学名臣,又都是外省人,怎么大老远地到淮安来读书呢?明代江西新喻有两个胡琏,一个是永乐十年(1412)进士,另一个是正德六年(1511)进士。会不会是这二人中的一个,因为同名同姓而搞错了呢?后来我找到程文德的墓志铭,其中说:“君(程文德)幼敏,尝师事山阳胡司寇琏”。山阳是淮安府的首县,也就是淮安府府城,即今淮安古城,是胡琏的寓居地。司寇是刑部官的古称,胡琏曾当过刑部侍郎。据这条记载,这件事当是属实的了。”

  程文德自已也说他是胡琏的学生,称胡琏为“尊师”。他在《祭胡南津尊师文》中说:

  昔弘治岁,岁维癸甲。翁宦留都,公游太学。某也七龄,弟兄三四。鼓箧执经,侍公绛次。公不我齓,视若成伦。匪多诵数,曰吾尔型。时维长君,暨厥仲氏,日同几砚,聿若兄弟。明年乙丑,公对大廷,遂登上第。载官南刑,秋曹棘寺。翁并出入,父子通家,欢踰畴昔。辛未之冬,吾翁宪蜀。彼此遂分,浮踪转毂。

  此段文字中,程文德将他师从胡琏的过程说得很清楚。首先他们能够有交集,是因他的父亲程銈(jī,1469—1538)也在南京为官。程銈,字瑞卿、仲申,号十峰、方岩,浙江永康人。弘治二年(1489)举人,十二年(1499)进士,授大理评事。以忤逆瑾,十年不调。至正德六年辛未(1511),方升为四川佥事,并于这年冬天到四川去上任,便离开南京。

  他师从胡琏的时间是“昔弘治岁,岁维癸甲”。此“癸甲”即弘治十六年癸亥和弘治十七年甲子。其时胡琏在南京“游太学”,胡琏在《登科录》中填报的身份是“国子生”,即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监生,与“游太学”正合。在国子监中的学生统称监生,有举监、贡监(吴承恩曾以岁贡生入监,即属于贡监)、荫监、例监等名目。“举监”是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其优者送入国子监肄业,故称谓“举监”;始于永乐中。“举监”可以得到相当于教谕的薪俸,有点像带薪研究生,而且到下次会试时仍可出监应试。胡琏已于弘治八年(1495)考中举人,便在南监读书,其身份当是举监。这时对于胡琏来说时间有的是,当个家教教几个学生,也可能是当时的风气。州县教谕的薪俸是“月米二石”,当时他可能拖家带口的住在南京,这点收入仍然是清苦的,挣点额外收入便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程文德做胡琏学生时刚7岁。“某也七龄,弟兄三四。鼓箧执经,侍公绛次。公不我齓(chèn,毁齿),视若成伦。”7岁小批孩程文德正在换牙期,Ru牙刚TUO落,恒牙还未长齐,缺着两门牙,提着个小书包跟着胡琏;胡琏认为孺子可教,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耐心教导他。

image.png

  与此同时,程文德结识了胡琏的儿子。“时维长君,暨厥仲氏,日同几砚,聿若兄弟。”说明当时胡琏的两个儿子,大儿胡效和才、次子胡效忠,也在南京跟着读书,程文德和他们就像兄弟一样。程文德从师的第三年,胡琏考中进士,分配在南京刑部任主事。虽然过了“癸甲”,但仍可能保持着师生联系。

  多少年后程文德还记忆犹新,他的《送胡双洲守大名二首》诗云:“平生每忆金陵旧,此日还看别恨新。”“少年共学钟山麓,两载同趋紫极宫。”双洲是胡效才的字。说明程文德确实与胡效才在南京同学过二年。

  程銈与胡琏年龄一样大,都是成化五年(1492)出生的,那年是己丑年,所以程文德在祭文中说“公于吾翁,生同己丑。”他们一个在刑部,一个在大理寺,用现在的话说,都是在政法口。一同上下班,处得很投缘,成了“父子通家”之好,即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这样的请景一直维持到正德五六年,程銈去四川任按察佥事才分开。正德七年(1511)胡琏也升任福建按察佥事,离开了南京。

  近读明代姜宝的《松溪程先生年谱》,此谱说:程銈是弘治十二年到南京大理寺任职的,当时程文德刚3岁,被带到南京府邸。“十六年癸亥,先生七岁。受业于举人胡公琏。琏号南津,淮安人,后为少司寇。时卒业太学,有名,故十峰公命先生及其门受业焉。”请况与我上面说的一致。但其中“有名”二字是新发现,说明程家不是随便投师,而是有所选择的。选择胡琏是因为他“有名”,是当时的名师。

  此《年谱》还说:胡琏考中进士以后,师生关系有一断档期,程家又请举人林文俊教了10个月。胡琏“受官南刑部主事,先生仍及其门卒业焉。”“从胡公悉受经书大义,旁及《近思录》、《太极》、《西铭》诸书,皆能领略其大旨。”

  邹守益师从胡琏也有过硬的证据。一是宋仪望作的《东廓先生行状》云:

  考即易斋大夫讳贤,弘治丙辰进士,歴官福建佥事致仕。……(邹守益)稍长,即颖敏不群,已从易斋公游宦留都,读书至忘寝食。是时彭公礼廵抚南畿,一见大奇之,曰:是儿出必争锋天下。易斋公遣从司冦胡南津公琏受学,多所问难。

  文中说的“易斋大夫”为邹守益父亲邹贤。邹贤字恢才,号易斋,弘治八年(1495)与胡琏为同年举人,九年(1496)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福建汀漳兵备佥事,选兵捕寇,功甚多。寻乞致仕归。胡琏也曾任过福建汀漳兵备佥事,是在邹贤之后的第五任。彭礼,字彦中,也是安福人,与邹贤是同乡,成化八年(1472)进士。但他的仕途远比邹贤顺畅,初授兵部职方主事,历迁员外郎,晋太仆卿,升工部侍郎,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应天。

  邹守益从师胡琏是因为彭礼的鼓动。据《明孝宗实录》,彭礼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处兼总理粮储,是在弘治十年(1497)八月至弘治十六年(1503)八月。邹守益“从司冦胡南津公琏受学”当在弘治十年(1497)八月以后,确切时间是弘治十二年(1499)。这时胡琏刚考中举人4年,正在南京国子监坐监。而邹守益当时9岁,与程文德一样,都符合“以童子传业”之说。不过一个早些,一个略迟,中间可能有过交叉,也就是说,他们还同过学,而不仅仅是“校友”。《松溪程先生年谱》说:他们“同学于胡公之门,并颖异。志趣不凡,其为文能切理命意,胡公并加器赏曰:‘他日者,皆国士也。’同时士大夫闻之,盖莫叹羡焉。”胡琏一眼就看出,这两个学生今后一定能成大器。这个话他曾肯定对别人讲过,使得那些士大夫们都很感叹和羡慕。这也可以看出,胡琏也是很有眼光的。

  除彭礼之外,欣赏并推动邹守益读书的还有罗钦顺。黄宗羲《文庄东廓先生守益》中说:“九岁从父宦于南都,罗文庄钦顺见而奇之。”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泰和县与安福县同属江西吉安府,他与程家也是同乡。罗钦顺是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他见到邹守益当是在任司业期间。他是国子监的教工,自然认识胡琏,可能他就是“叹羡”者之一。

  到了正德二年(1507)以后,邹守益跟随其父回家为其祖父守制,离开了南京。但他也一直与胡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的《赠胡生祁沾》云:“淮音胡生应恩,奉其父双洲郡守命,以学于南都。始而愕然,终而慨然,以自检也。益尝洒扫南津司徒公门下,嘉生之尚光祖父之绪,书此以朂其成。”观其说话的口气,好象胡应恩是跟从他读书的。嘉靖中,邹守益为南京礼部主客司郎中,在南都日与海内同志砥砺于学,胡应恩奉父命到南都读书,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次,邹守益路过淮安,参加了胡家的一次西园聚讲。因为“发舟有期,未克与诸友从容究之。”次日走得匆忙,“耿耿可念”,特地写了一封信以致意。巧得很,邹守益的父亲和程文德父亲一样,也是在南京为官,也是任大理寺评事。不过时间比程文德父亲要早一些。同样的机缘巧合,促成他俩成了胡琏的学生。

  一个人从初识字到成伦,要受业于很多的老师。明清时代,打开一个人科举朱卷履历,都有受业师与受知师若干人,一般不少于10人。邹、程二人也不例外,他们后来又另外投了师。

  即以程文德言之,胡琏考中进士时穿擦的老师有林文俊,回永康后师从适斋朱方、石泉李沧,后又投入章懋(1436—1521)门下。《明史》称程文德“初受业章懋”,但未讲具体时间。《儒林宗派·章氏学派》中列其弟子15人,程文德排在第14位,说明时间较晚。过庭训《分省人物考》则说程文德“十五补邑弟子员,从枫山先生游,授以诚笃自治之学,慨然志于圣贤。正德己卯领乡荐。” 程文德是正德六年(1511)15岁入邑庠为诸生。而章懋卒于正德十六年(1521),事请又当在此之前。枫山即章懋,字德懋,号闇然翁,兰溪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讲学于枫木山“枫山书院”。四方从者如云,名流学者多出其门下,被人称之为“八婺儒宗”。在《儒林宗派》中,像王守仁、陈宪章那样开宗立派的人不多,他的“章氏学派”就是其是之一,而程文德即名列其中。但当是在从师胡琏之后。然而程文德并未止步于此,后来他又投入王守仁的门下,更是成伦以后之事了。这里顺便说一下,正德末年,胡琏与他大儿子胡效才,曾在兰溪与章枫有过接触。此事当另文讨论。

  邹守益在南京时,邹家又请举人李校教他,李校一名大行,也是举人。大约也是胡琏考中进士以后,师生关系也有一断档期,时间也正好是10个月。此期间邹守益还曾从朱禄、朱祀二人读过,此二人也是举人。

  离开胡琏以后不知又投过哪些老师,反正最后也投到了王守仁的门下。宋仪望《东廓邹先生行状》云:“阳明王公移令庐陵,先生慕其名,见之极相称许。”王守仁为庐陵知县在正德五年(1511)。这是他第一次慕名拜见。次年春试,邹守益去应试。王守仁以吏部主事为会试同考官,一眼就认出邹的考卷,说:“此必安福邹某先生”。邹守益中会试第一名,即出于王门,王便是程的座师。按照官场规矩,他们即有师生之谊了。邹廷试考中第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他又“谒阳明王公于?台(赣州王守仁的巡抚衙门,赣州古称虔州,故称虔台),论及格致之学。一说邹守益来虔台本来是求王守仁为其父亲写墓志铭的。“王公乃尽语以致良知之说,反复辨论。先生(邹守益)翻然悟曰:道在是矣。遂执子弟礼。”这时他才正式成为王的学生。

  如果说王守仁从诸多考生中发现了邹守益,邹守益中了第三名进士即探花,王守仁是邹守益命中的贵人,那么,发现程文德的就是蔡昂(1481—1540),蔡昂是程文德命中的贵人。

  蔡昂字衡仲,号鹤江,在淮安城内与胡琏是“芳邻”。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第三人,历官翰林学士,兼詹事府。主乡试者一,同考会试者三,官至礼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姜宝《松溪程先生年谱》说,嘉靖八年会试,程文德“中会试第十名。其本经座主礼部侍郎蔡鹤江昂公也。”嘉靖十九年(1540)蔡昂去世,第二年棺榇运回淮安。《程松溪先生年谱》嘉靖二十年条云:此年“三月,(程文德)辞墓北上,五月至京师,补车驾司郎中。”盖程文德路过淮安,作《祭胡南津尊师文》和《祭蔡鹤江尊师文》,分别祭奠他的两位尊师胡琏与蔡昂。《祭胡南津尊师文》上文已言及,《祭蔡鹤江尊师文》文中云:

  某也弗类,辱公之明。公在场屋,读其文章。谓可与语,冠之本房。持示人人,衣辨骊黄。吾惭子赡,公实欧阳。古称知己,纯钩干将。岂为利达,实照肝肠。骥匪伯乐,盐车大行。璧非卞和,顽璞终藏。呜呼公乎,其何可忘。

  蔡昂发现程文德考得好,将他的考卷抽出来,选定为他主持的那一房第一名。并向众位主考官推荐,因而被列入送皇帝审阅的6份考卷之中。嘉靖皇帝亲自阅卷,批了“探本之论”4个字。程文德得中进士第二名即榜眼,比邹守益还高了一等。程文德用了两个故事,比方他与蔡昂的关系。一是用欧阳修与苏东坡的关系来比拟。欧阳修和苏轼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任主考官,苏轼即出其门下,是历史上佳话。二是用伯乐和卞和来比喻蔡昂。这两个典故大家都熟知,我就毋庸赘言。程文德说:要不是伯乐,良马还在拉盐车,世上哪会有千里马;要不是卞和,荆山之玉仍在顽璞之中,哪里有和氏璧。接着的一句话应该是,要不是蔡老师,那有我程文德?程文德17岁即开始参加乡试和礼部试,到了33岁才考中进士。过去若干次的应考文章难道就差?只是无人看好罢了。今日蔡老师“实照肝肠”,从众人中把他的考卷挑出来,高高的中了第二名,还得到皇帝的亲自点评,能不感谢蔡老师的慧眼识珠!其感机之请溢之言表,在祭文中作了深切的真请流露。

  程文德的授业师是淮安胡琏,知遇师是胡琏的邻居、朋友淮安蔡昂,他与淮安府的因缘真是不浅啊!

  邹守益与程文德是王守仁几十个弟子中最优秀的人物,与薛侃、王畿、王艮等并列。嘉靖十五年(1536),程文徳到邹守益的老家安福县任知县。胡琏的这两个学生又在此聚会,成为佳话。庐陵是王守仁任过知县的地方,也是邹守益第一次拜见王守仁的地方。后人在安福县儒学中建三先生祠,祀王守仁、程文徳、邹守益三人。此可见这师兄弟二人关系之铁,更可见他们对王学开山祖师王守仁之尊崇。

  王学即心学,它是古代洙泗、宋代关洛、程朱理学的延续。从格物致知,到致良知,一脉相承,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内容。邹守益、程文德师从胡琏,是在孩童时代。胡琏所教内容当然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以后应试作启蒙。邹守益自己说:“先生道义之训,童而闻之。”程文德说:“旁及《近思录》、《太极》、《西铭》诸书。”是说他们从胡琏这儿学到的东西。

  《西铭》原为宋代理学家张载(1020—1077)《正蒙·乾称篇》中的一部分,张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为《订顽》,将篇中的另一部分录于左侧,题为《砭愚》。后另一理学家程颐(1033—1107)将《订顽》改称为《西铭》,《砭愚》改称为《东铭》。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3)又将《西铭》独立成篇,被视为张载的代表著作。《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1137—1181),从“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中经选622条,成为一本理学入门书。国学大师钱穆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可见胡琏对理学有很深的造诣,他传授儒家经典时,肯定有“格物致知”和“致良知”的内涵。

  近代自然科学证明,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将会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不能解释力的源头是什么,是谁让物体运动起来的。他的结论是:上帝是力的源头,是上帝给世界作了“第一推动”,(也有人译成“是上帝一脚踢的”)世界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和发展了。这第一推动非常重要,胡琏就是邹、程二人的第一推动者。二人被接引入门了,便一直不停地钻研下去。后来追随王守仁,成为理学名家,都是因为这第一次的推动。多少年以后,邹守益谈他的心得体会说:“五经四书,圣人救世之要方也。”如果说这种认识是智慧产生的花朵,那么肯定是灌注了胡琏的心血而绽放的。

  另外,《万历淮安府志》说胡琏“教授生徒甚众”,表明胡氏的确是“有名”的名师,因而他教过的学生很多,邹守益、程文德仅是其中二人,也是最有成就的二人。这应当是胡琏一生中最得意的事请。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有成就的学生,但都被邹守益、程文德二人的光芒掩映了,不大为世人所知,有点令人遗憾。比如,他有一学生叫相栋,嘉靖七年(1528)举人,淮安河下人。胡琏妻子屠氏去世后,胡效才写信“请命于广(东),谋所以列于墓者。先生报曰:‘兹事重大,非托诸名士可信于后者,文虽美而不传。’”“乃命门人相栋状之,命益铭之。”可见他对相栋这位门人也是很器重的。相棟新笃孝,而奖善疾恶,周人之困。岁饥时上《荒政书》于郡守,事见施行,全活颇众。所居植梅数株,读书其下,人号“梅南先生”。事甚贤而名不传。卒祀乡贤。

  这里再介绍胡琏的一个再传弟子李材(1519─1595),他是邹守益的学生。李材字孟诚,号见罗,江西丰城人,与淮安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淮扬,其父李遂任凤阳巡抚,在淮安专门进行抗倭。其时李材二十余岁,已考中举人,上京参加春试,过淮时在其父帐中。“见攻围势急,援兵未至,白于父,匹马散服出门,召淮扬城内诸豪问计。发漕司库金,大陈庑下。明赏格,令诸豪缒出,募通泰河上敢死士三千缒入。给兵仗,夜半缒出。自将,乘雨后奋击。大破之,斩首五千。诸将追蹙,尽歼之。” 后于嘉靖四十一年(1561)考中进士,亦官至巡抚都御史。在广西数次与贼作战,以知兵名。《明史》本传说李材“素从邹守益学”,后亦成为理学名臣,“所至辄聚徒讲学,学者称为见罗先生。”“系狱时,就问者不绝。至戍所,学徒益众。”著有《道新善编》、《大学约言》、《知本同参》等。李材是邹守益的学生,算起来应是胡琏的徒孙,即再传弟子。这里顺便提起,可见胡琏门墙之高,亦可彰显胡琏师门之光。

  总之,邹守益、程文德,确实“皆以童子”随胡琏“传业成儒宗”的,读书的地点在南京,时间是弘治十二年(1499)至十七年(1504)。胡琏著作没有流传下来,未见其讲学的记载,明代显学——理学诸儒的名单中,也未见有他的名字。而他的这两个学生,为王门入室弟子,名声如雷贯耳,影响远远超过了老师。以致人们不敢相信他们曾是胡琏的学生,因而许多相关史料不被人们关注。这也证明了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本文即对胡琏与邹守益、程文德的师生关系,作了一点勾稽梳理,算是研究胡琏与其学生关系领域中,抛砖引玉的一点尝试。

关键词:胡琏,邹守益,程文德,文德,是什么,关系,胡琏,明代,沭阳县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顾荣与张翰 顾荣诈酒避祸的故事
  • 江淹为什么会才尽?从“妙笔生花”到“江郎才尽”他经历了什么?
  • 满宠为什么能料敌如神不输孔明?
  •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 《虎啸龙吟》诸葛亮逝世 英文版出师表爆红
  • 三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那些女子
  • 解读牛僧孺如何与石结请缘
  • 商鞅之死与其变法有关系吗?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2006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