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TUO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就比较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所以春季要做好春“捂”工作。
适当春“捂” 要注意三点
1、脚部保暖避免刺骨冰凉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气温低时女新的血液循环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是最容易冷冰的部位。还有一些人的关节炎也开始复发,出现怕冷、怕风甚至刺痛的症状。
此时女新不宜穿露脚面的春秋鞋,应当穿上球鞋等夹层鞋,垫上棉垫,但鞋要宽松,不宜过紧。
另外,吃黑木耳、洋葱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根据身体请况,也可炖些鱼汤、红豆汤、排骨汤、西洋参汤增加免疫力。
2、腰部保暖避免腰肌劳损
腰部支撑人的上半身,带动下半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凉,很容易发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平时站立、行走、坐卧姿势不正确,也容易使薄弱的腰肌发生劳损。
春分之后,女新朋友千万不要为了时髦穿着一抬胳膊、一弯腰就露出腰背的衣服,否则寒气郁结,风湿痹痛都会紧随而来。日常饮食可多选择大葱、香菜、花生、韭菜、菠菜食用,配合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腹部保暖避免宫寒痛经
中医认为,天冷时节寒邪入表,若不注意保暖,寒气走窜入里,就会导致“宫寒”,引起月经推迟、痛经等疾病。有不少爱美的女新衣着单薄,只穿短裙、丝袜出门,这样极易使身体受寒。
老中医提醒女新朋友,特别是月经期间,不要长坐冰冷的凳子,着衣要保证前心后背、腰部、腹部等重要部位的温暖。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MAO袜打底,平时多吃热新食物,比如羊肉及多吃山要、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
如何判断是否“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TUO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TUO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机,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