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曲折
方案多次修改,5年才确定
其实,黄桷湾立交是原盘龙立交的“变身”,其变身过程比较曲折。
李小荣介绍,立交的设计最早是在2004年,但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花了5年时间才确定方案。
黄桷湾立交原址是内环快速路上的盘龙收费站,盘龙立交原有4条匝道。2004年,朝天门长江大桥启动,东、西引道同时要进行设计,其中东引道包括南岸区的弹子石立交、黄桷湾立交,西引道包括江北区的五里店立交、对山立交。黄桷湾立交就是在盘龙立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
当时,有30多个设计师加入了设计团队,林同棪国际桥梁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帮俊是项目设计负责人。
刘帮俊介绍,2004年第一次黄桷湾立交设计主要是连接弹广路,为朝天门长江大桥服务。但到了2007年之后,附近新增加了很多通道,峡江路、慈母山隧道相继规划建设,黄桷湾立交的设计也要作出重大修改,并连接规划中的峡江路。
后来,机场快速路建设启动,需要直通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而且三横线继续往东延伸到茶园。直到2009年,黄桷湾立交的设计方案才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