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下半场”成了互联网行业里的一个时髦概念,从BAT的一线大佬到二线的新美大王兴、小米的雷军、360的周鸿祎,都将“下半场”看做是互联网行业最后一轮生死角逐赛。在专车市场,同样也在经历着一次拐点意义上的“窗口期”。随着各个地方专车新政的落地,以及专车烧钱、补贴政策的偃旗息鼓,以此为分水岭,专车市场正进入“下半场”的较量。
有人说,专车的“后半场”更像是对“上半场”的补课,运营能力的强弱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快慢,或许是值得关注的关键指标,也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最终的竞争格局。
运营能力ti现的才是商业的本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确实坐到了产业颠覆、融合的风口上,只不过不太合乎常理的是,加速度是由资本驱动所转化来的。这一点在滴滴、优步所在的出行服务市场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资本是有利有弊的,好处是能一下子催生一个产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弊端是很容易将本该归商业的东西给“隐藏”了,或者可以说是推迟了商业进程的演变。不仅在出行服务市场上如此,团购、生活服务、外卖等砸钱凶猛的领域,都在上演这样的“博傻游戏”。资本吞噬了商业,烧钱让商业成了暴力。
只不过,该来的迟早会到。
随着专车市场补贴力度的减弱,人们发现打车变得越来越困难,过去依靠烧钱补贴所搭建起来的共享经济出行生态,大有垮塌之势。这恰恰是过去几年野蛮生长的专车的正常“回归”。在出行服务板块里,神州专车当家人陆正耀更像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他既懂互联网的玩法,也能在纷扰中看清商业的本质,并经于“算账”,擅长战略和节奏的把控。正是因为这一点,神州专车一开始切入时,就选择了“轻资产、重运营”的B2C模式,并以高端商务人群为服务对象。在他看来,资本的泡沫褪去后,商业必将左右成败。
确实,专车步入“后半场”后,运营能力、运营效率、成本控制等商业原始的东西开始发挥作用。其实,B2C与C2C看似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但如果剔除掉资本、烧钱、补贴等因素,最终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接近”,还是要回归到“靠什么挣钱、到底挣不挣钱”的商业逻辑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