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元子攸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权臣当道飞扬跋扈,可做皇帝的却非常窝囊只能隐忍不发,遇到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只能任由权臣摆布废立,甚至招致杀身之祸,比如说大秦帝国的秦二世、东晋皇帝司马德文、北周皇帝宇文毓等等皆乃此流,在权臣面前,这些皇帝只有引颈就戮成为案板上的鱼肉。
而当权臣遇到聪明绝顶善于伪装的皇帝,那么权臣反过来就会沦落为权力的陪葬品了,譬如子婴杀赵高、宇文邕诛宇文护、康熙擒鳌拜等等,这些皇帝当遭遇权臣有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善于韬光养晦忍字头上一把刀,只要时机到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杀胡作非为的权臣。
然而,我们会发现,在历史上大凡成功诛杀权臣的皇帝,在积蓄力量前总会有过很长时间的蛰伏期,而在羽翼尚未丰满的阶段,皇帝对待权臣大抵会以谦卑容忍弯弯绕绕的方式麻痹笼络权臣,只待时机一到迅速果决扳倒挡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作为天之骄子受命于天,按道理来说他要杀个把人不是很轻轻松松的一件事请嘛!何必至于那般委曲求全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北魏皇帝元子攸身上找到血淋淋的惨痛教训。这个皇帝就是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直接揪住权臣痛下杀手是行不通的。至于为什么行不通?我们可以看看打了机血的元子攸蛮干的下场。
北魏晚期,风云飘摇,六镇起义此起彼伏,而此时主掌北魏国政的太后胡充华擅权滥政,北魏王朝更是雪上加霜,皇帝元诩为了从母亲胡充华手中夺过权力,企图借助晋阳大将尔朱荣的势力回京勤王。消息泄露之后,元诩被生母胡充华毒杀,尔朱荣闻讯打着替皇帝报仇的旗号杀入北魏都城洛阳诛杀了胡充华等人,并立元子攸为帝,史称孝庄帝。
元子攸成为了北魏第十位皇帝后,尔朱荣倾力辅佐,并凭借着六镇经兵平息了葛荣等人的叛乱声望大增,此后的他逐渐将自己的门生爪牙安擦入朝中各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元子攸实则已经沦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但不甘于傀儡的元子攸愤愤发出了“宁为高贵乡公(曹髦)死,不为常道乡公(曹奂)生”的感叹,于是他和一帮亲信密谋铲除尔朱荣,夺取本该属于拓跋家族的天下。由于尔朱荣的女儿嫁给了元子攸成为了皇后,不久皇后诞下龙嗣,尔朱荣孤身进宫探望外甥,却被元子攸提前埋伏的刀斧手剁成了肉泥。
尔朱荣家族安擦在宫廷里的眼线很快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散播了出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等爪牙率军杀入皇宫,铲除权臣的元子攸还未来得及庆祝就被尔朱兆所杀。
从元子攸以血的代价亲身实践的教训来看,皇帝遇见权臣,大凡只要是脑子正常的没有不想处之而后快,但问题是权臣一般掌握了军权和朝政,要动这样的人作为被扶持的傀儡,唯一的选择只能默默暗中积蓄力量,只待遇见合适时机一击必杀,方能铲除心头刺,否则偷机不成蚀把米,轻则新命堪忧,重则江山不保。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凡是能够最终铲除权臣的皇帝在尚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力量前要尽量向权臣讨好示弱了。“将衣取之必先予之”,不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焉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