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刘邦为何会同意和亲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从秦朝末年到称帝的几年里,刘邦一直在领兵打仗,最初是和秦朝打,之后是同项羽斗。总结这个阶段刘邦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概括。在反秦的战争中,避重就轻,专捏软柿子,再加上有张良的出谋划策,所以大的作为谈不上,小的斩获倒是经常见,于是乎跌跌撞撞进入咸阳,甚至比项羽还早了两个月。而当同项羽对阵后,纵然有陈平、张良等人谏言献策,但也于事无补,被揍的灰头土脸、满地找牙、抱头鼠窜便成了家常便饭。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马上又面临异姓诸侯裂土分茅的问题,这时他“计谋”、“军事”两手抓,对付诸如韩信、彭越这样的狠角SE,干脆使诈术,而如燕王臧荼、韩王信及后来的代相国陈豨等军事庸才直接磨刀霍霍。不过,就在驾崩的前一年(前196年),刘邦真正狠了一把,直接将淮南王英布干翻。可能也就是上述那些不俗的表现,才给刘邦镀了一层“强悍”的油漆。
刘邦真的很强吗?看跟谁比。如果站在韩王信、陈豨等人面前,确实能吆五喝六一番,若碰上匈奴人,吃不尽的苦头。最初刘邦还真没将匈奴放在眼里,当年秦始皇不是一顿疾风骤雨的进攻将匈奴赶出河南地(河套平原)了吗?秦始皇行,为何我刘邦不行!因此,当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刘邦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准备让匈奴再次折戟沉沙。
当时,匈奴冒顿单于得知汉朝皇帝前来,自不敢懈怠,于是集结40万骑兵枕戈待旦于平城。其实战争一开始就胜负分晓,因为匈奴人故意“一触即溃”,刘邦没费吹灰之力就杀到白登山附近,大部队都被他甩得不见了踪影。有句军事名言:如果你进攻太过顺利,那么一定中了对方圈套。果然,正当刘邦为胜利沾沾自喜的时候,40万匈奴骑兵如潮水一样涌到脚下。刘邦见状,慌忙往高处撤退,放眼四方时,白登山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然而,让刘邦绝望的并不是无路可逃,而是匈奴骑兵阵容。原来,冒顿故意将黑、白、青、红四种颜SE的战马分类,然后布置于白登山的四个方向,这样一来使刘邦看到的是每一方向都是同一颜SE的战马。再想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即位之初连四匹同一颜SE拉车的马都配不齐,大臣们都是坐牛车上朝。此时,刘邦才明白了同匈奴的差距。刺骨的寒风,更让他体会什么叫高处不胜寒,悔不听刘敬(娄敬)之言。原来,随从刘敬曾提醒刘邦说,匈奴一味示弱,恐为有敌深入之计。刘邦非但嗤之以鼻,而且还将刘敬关入监狱,待凯旋而归,拿他问罪。
解围后,刘邦急忙将刘敬释放,然后恭恭敬敬请教御敌之策。刘敬思索一番,于是提出“和亲”建议。简单说,就是送金银珠宝、粮食、绸缎、丝絮等于匈奴,然后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这样做的好处是,匈奴人得到汉朝的恩惠之后,自然就不好意思再来进犯,而且公主生下孩子就是汉朝的外甥,将来继承单于之位,必定不会同姥爷为敌。刘邦听完,无奈的点点头,于是准备将女儿鲁元公主嫁入匈奴。其实,刘邦只鲁元这么一个女儿,而且早已是张敖(张耳之子)之妻。后来,吕后出面阻拦,刘邦又从宗室选出了一位和亲公主。公元前197年,汉匈和亲之路正式开启。
显然,和亲是一种折辱,但刘邦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同匈奴撕破脸,将是汉朝的灾难。首先,对付匈奴人必须要有强悍的骑兵部队,但当时汉朝的骑兵力量还不够给匈奴“塞牙缝”。其次,打仗需要军饷,而汉朝初建,一贫如洗,百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更本无力支撑这个天文数字般的开销。再则,连年战乱,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兵源都是问题。如此,极度疲弊的汉朝急需休养生息来修复战争带来的创伤,而不能再将自己置于战争的泥潭。因此,介于上述原因,不可一世的高祖皇帝只能低下高傲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