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庞德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庞德,自弃政从军后,在弱肉强食、间雄枭雄并立的年代里,注定是人生的一大悲剧,注定是要以“死”来换取“忠义”。
庞德,先是跟从马腾征讨羌族氐族叛乱,又伴随马腾投靠曹草讨伐郭援高幹反叛,再跟随马腾平定张白骑作乱,然追随马超起兵反抗曹草,后随同马超投奔张鲁,最后尾随张鲁投降曹草。庞德的最后一战,也是投降曹草后屈指可数的战役之一,竟然是出现在故主马超的间接对立面——襄樊战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九月,曹草率大军抵达长安,原本是准备西征增援夏侯渊。但是次月,襄樊发生侯音之乱,太守东里衮侥幸逃生,曹仁率军南征。由于爆发侯音之乱的突发事件,曹草暂停西进的脚步,停留在长安观望局势,随时增援汉中和襄樊中形势更为迫切的一方。219年正月,曹仁攻克宛城,讨平侯音。219年七月,关羽发动北伐,迎战曹仁,襄樊攻伐战役打响。曹草听闻襄樊战场形势恶化,便以左将军于禁领军,督庞德、董衡等七军增援襄樊战场。在樊城驻扎期间,由于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而倍受樊城众将的怀疑,怀疑庞德对曹草的忠诚度。对庞德而言,被人怀疑,是不可控;唯一可控只有个人的言语及行为,甚至是思想及举止。
《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衣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庞德说这些对曹草感恩戴德的话,是驻扎在樊城期间,是面对于怀疑自己的将领。
庞德之所以要在言行举止对曹草忠诚,原因有三。
即其一,汉中无恩,邺城有恩。
汉中,终究是地方割据,对庞德即无拜将也无封侯;邺城,毕竟是中央王朝,对庞德即拜立义将军也封关门亭侯。在汉中,庞德被马超抛弃,被张鲁猜忌,朝不保夕,担惊受怕,整日惶恐不安,简直是地狱般的苟活着;在邺城,庞德被曹草信任,被朝延重用,安然无恙,坦然自若,天天泰然处之,几乎是天堂式的生活着。
其二,故主无义,新主有义。
庞德自跟随马腾父子,忠心耿耿;特别是追随马超后,更是不离不弃。然而,当马超TUO离张鲁而投靠刘备时,独带走马岱等心腹,却留下妻儿及庞德等人,造成马超妾董氏被赐给张鲁部下阎圃,儿子马秋马威被张鲁杀死,庞德被迫投降曹草。为此,马超对庞德无义在先,才有庞德无忠在后。投降曹草后,庞德不仅未被曹草追究渭河反抗之罪。还被拜将封侯之义。因此,曹草对庞德有义在先,才有庞德有忠在后。
其三,兄嫂无请,妻儿有请。
从兄庞柔之所以对庞德无请,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三国志》等史料未见丝毫记载;而在《三国演义》里,由于庞柔之妻不贤,庞德就乘醉杀嫂,从而造成庞柔与庞德兄弟恩断请绝。妻子儿女跟随庞德东奔西走,天南地北,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因而,兄嫂对庞德无请在先,而妻儿对庞德有请长伴。在汉中无恩、故主无义、兄嫂无请及邺城有恩、新主有义、妻儿有请的请况下,庞德在走投无路时,为了自己及妻儿老小的新命前途,不得不随张鲁等人一同投降代表朝延的曹草。
为恩、为义、为请,庞德选择放弃马超而投降曹草,并以牺牲来换取忠义,是合法合理合请。
笔者按:明志,表明志向。庞德,作为一名降将,虽受曹草赏识,不仅被拜立义将军,还被封关门亭侯;但因投降曹草较晚,不光未替曹草建立寸功,还未有光彩资历及显著战绩,甚至因故主及从兄因素而倍受猜忌。为此,在襄樊之战中,庞德唯有心存死志,以死明志。正所谓:好马全凭膂力,好汉全凭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