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高宗赵构被遮蔽的另一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康王”赵构在宋徽宗的子嗣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个,更谈不上得宠,但并不能因此将他的上位看作“捡漏”的小概率事件。并且,由于岳飞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宋高宗已经被定位成了一种昏君的脸谱化形象。
宋高宗赵构
但赵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一面无疑是被遮蔽的。他有野心,更有实现野心的能力。不过本文不准备展开讨论他的这一面。
赵构被遮蔽的一面,还有他在文艺方面的成就。
假如说,宋徽宗以其“大观”艺文系列开启了中国美学灿烂的、独创新的一页,他将绘画从“技巧”提升到“意境”的审美;南宋则继续由宋高宗倡导,使这种美学传统走向成熟。具体的体现,就是诗、书、画的交融。苏东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到了南宋才得以完美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赵构本人亦是重要的实践者。宋高宗的皇后,即著名的吴后,同样身体力行,通过诗文、绘画,将儒家思想、道德训诫融入其中;而继位的宋孝宗的皇后是吴后一手选拔的,她就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杨妹子,更是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杨妹子书法
正是由于皇室的积极倡导,才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南宋画院”这一笔丰厚的遗产。南宋绘画的高明在何处呢?简单看来,中国文人画正是在这一时期,画面全面由“撑满”转向“留白”,并且注入了禅宗、儒道互补的经神。
除此之外,南宋在建筑、音乐、诗文、金石等多种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使宋徽宗开创的美学真正走入了纵深。
视觉与文字高度统一的高宗《洛神赋》
宋高宗《洛神赋卷》局部
回过头来看,宋高宗《洛神赋》写得如何呢?
有意思的是,它与“瘦金体”丝毫不相干。赵构的书法表明,他是中国书法“道统”的拥护者与实践者。从他的墨迹来看,他显然用心地学习过“二王”体系。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反向的推论,那就是他的墨迹常常第一眼会被认为是赵子昂写的。
赵构的行草书是非常成熟的,在历代帝王中恐怕算得上名列前茅。《洛神赋》草法完备,甚至还颇有“魏晋风度”的萧散风神。
宋高宗《嵇康养生论卷》
选择这种美学风格,也是为了契合文字本身的缘故吧,这种视觉美学与文字信息的统一,本来正是“书法”应该具备的,可惜如今大变味道,变成各种“视觉冲击力”冲击来、冲击去了,只怕人们连停驻下来,仔细辨认一下书写内容的耐心都不会有呢。
高宗手札中的帝王智慧
宋高宗致岳飞手札
但更喜欢宋高宗的另外两件手札,都是写给岳飞的。如今一件存在台北故宫,另一件藏在台北的“兰千山馆”。这两件手札都介于行楷之间,气息流畅,却又字字独立,工整秀丽。
但令人感兴趣的同时还有手札的内容。一通为: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己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后,每加过滤,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或飭所留军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豈待多言。
宋高宗书法
“淮西军叛”实际上是针对赵构的一次“B宫”。这封信既显示出赵构的文学功底,又显示出他作为帝王的分寸感。这封信写得好似一封家书,简洁却有很高的请感浓度,的确是写给“腹心”的。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在这封书信左上角题诗一首,诗书俱差,同为帝王,水平相差竟以里计,可谓“佛头着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