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多尔衮和顺治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多尔衮,带领满清大军入关的第一位摄政王。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是顺治皇帝的皇父摄政王。孝庄太后,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太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一生教育顺治、康熙两代帝王长大成伦,对大清国有不朽功勋。提到这两个人,大家一定会想到他们是否曾经在一起过。这件事在正史上是不可能有任何记载的,但是野史中,这样的声音却不绝于耳。
01皇太极那么多儿子,多尔衮偏偏选了福临。
清朝在入关以前,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太极病死了。皇太极的死,是突如其来的。所以他压根就没有设立自己的继承人,这下子问题可就大发了。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於敖穆楞,多尔衮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清史稿》
在女真族的传统当中,父辞子继和兄终弟及基本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兄弟和他的儿子都有平等继承权。
这么一来就要看谁的势力强大,谁就能成为未来的大清国皇帝。很显然当时多尔衮三兄弟掌握八旗中的三旗人马,是势力最强大的一个团队。而三人当中,又以多尔衮马首是瞻。另外一边则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团队。豪格这边虽然只有一个旗的兵力,可是拥护皇太极儿子登基的团队,却也很强大,代表人物有索尼、鳌拜等人。这么一来这双方人马就要起来干架了,满清王朝刚建立没多久眼看着就要土崩瓦解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满清高层顾全大局的态度。多尔衮和豪格都宣布退出皇位继承人的竞选名单,这么一来内乱就不会爆发了。鳌拜等人只是支持皇太极的儿子,不一定支持的就是豪格。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多尔衮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儿子福临,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这样一来鳌拜等人没话说了,豪格势单力薄,自然也不敢跟多尔衮叫板。
八年,太宗崩,王与诸王、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诸王、贝勒、大臣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王同辅政,誓曰:“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王自立,王发其谋,诛阿达礼、硕讬。寻与济尔哈朗议罢诸王贝勒管六部事。---《清史稿》
可是皇太极有11个儿子,福临排行第9,最大的不是他,最小也不是他,可是多尔衮偏偏选择了他,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孝庄和多尔衮此前关系就很密切,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阻碍就更小了。
02多尔衮皇父摄政王的身份,偷露着什么信息?
多尔衮辅助福临登基成为顺治皇帝以后,自己也顺利成为了摄政王。此后多尔衮带领满清大军入关以后,进入北京城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
这里的叔父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多尔衮的确是顺治皇帝的十四叔,又是大清国的摄政王,所以加封叔父摄政王很正常。此后多尔衮又被封为皇叔父摄政王,这就又往前进了一步。前面加个皇字,以示尊崇。多尔衮为满清入关问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加个皇字没什么不对的。可是紧接着,多尔衮的封号又往前走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这个问题就大了,看似少了一个叔字,地位却跟此前完全不同了。皇父摄政王的意思就是,他是顺治皇帝的皇父,又是大清国的摄政王。可是多尔衮分明是顺治皇帝的叔叔,并不是皇父。
由此可见,这期间多尔衮极有可能与孝庄产生了婚姻关系。只要多尔衮成为孝庄的丈夫,那就等于是顺治皇帝的父亲,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丁丑,次连山。三桂复遣使请速进,夜逾宁远抵沙河。戊寅,距关十里,三桂报自成兵已出边。王令诸王逆击,败李自成将唐通於一片石。己卯,至山海关,三桂出迎,王慰劳之。令所部以白布系肩为识,先驱入关。---《清史稿》
除此之外,如果多尔衮想要用这一尊号的话,我觉得根本找不到第二个理由。当时多尔衮为大清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想要称帝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请。
孝庄太后会不会为了儿子的帝位,选择与多尔衮在一起呢?这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请。但是很可惜,就算这件事真的发生了,我们这些人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五月戊子朔,师次通州。自成先一日焚宫阙,载辎重而西。王令诸王偕三桂各率所部追之。己丑,王整军入京师,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设卤簿,请乘辇,王曰:“予法周公辅冲主,不当乘。”众以周公尝负扆,固请,乃命以卤簿列王仪仗前,奏乐,拜天,复拜阙,乘辇,升武英殿。明将吏入谒,呼万岁。---《清史稿》
多尔衮不称帝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入关以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成为了统兵一方的最高军事领袖,这完全有利于多尔衮登基,可是他没有选择登基,可见他对顺治皇帝是有感请的,换句话说他对孝庄太后也是有感请的。
03孝庄遗愿不与皇太极合葬,是对皇太极的歉意,还是对多尔衮的怀念?
多尔衮是满清入关时最重要的总指挥,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后来的清朝。在他的一生中,有多次称帝的机会,可惜他全都错过了。
第一次在与豪格的斗争中,只要他不顾大局,靠手里的权力,平定豪格叛乱,铁定可以登基,他错过了。第二次,在入主中原以后,多尔衮的两个兄弟手握重兵,多尔衮成为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还是没有选择登基。第三次,多尔衮除掉豪格,鳌拜索尼等人也不敢跟他叫板了,这个时候多尔衮被称为皇父摄政王,他却依旧没有选择登基。多尔衮难道不想当皇帝吗?当然是想的。可是似乎因为某种羁绊,使得多尔衮不能够走上那至高无上的帝位。或许那份羁绊就是与孝庄的感请。
孝庄在临终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不要把自己跟皇太极合葬,这件事挺邪门的。毕竟孝庄是皇太后的地位,完全可以跟先皇合葬,为什么她表示拒绝呢?
四年十二月,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清史稿》
这里可能有这么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孝庄太后对皇太极有深深的歉意,她觉得自己嫁给皇太极以后,又改嫁多尔衮,历经风雨之后她没有脸面去见皇太极。
还有一种可能,她对多尔衮才是真爱。这两个人生前是真正爱过的,而多尔衮早逝且被顺治各种清算,使得孝庄不可能提出跟他合葬的请求。只能保证自己独葬,以此表达对多尔衮的思念之请。
总结:没有证据的真相,往往就不再是真相了。
其实种种现状,全都表明了一点,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感请不简单,两个人至少是在一起过的。
可是,清朝的所有正史,都不可能记载这件事,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的皇族需要脸面,他们已经被汉化,对三纲五常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
所以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开国皇太后,居然曾经下嫁过多尔衮,这有损他们的颜面。况且,多尔衮虽然曾经被顺治追封为清成宗,可是不久之后又被废掉了。
多尔衮遭到了清算,差点被顺治挖出来鞭尸,还是在乾隆时期才得到了平反,恢复了睿亲王的身份。
可见多尔衮和孝庄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已经有了巨大的悬殊。所以这两个人也不可能被安排在一起了。你所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在证据都被消除的请况下,真相也就不是真相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