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百要之首白酒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关于酒的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酒,从最早的黄酒,到后期的白酒,以至近现代的葡萄酒和啤酒,酒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酒文化以及人们对于酒的看法,一直是在争议中向前发展,就比如说白酒,在古时候一直被称为“百要之首”,有很多文人烧客都喜爱饮酒,而到了现在,白酒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的印象就不是太好了。白酒古时候被称为“百要之首”,为何到了现在,却被很多人误解?
白酒虽然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如黄酒早,并且也是属于从国外引进的酿酒工艺,但是它明显带有中国酒自己的特SE,那就是独有的酒曲工艺,虽然也是蒸馏而成,不像是黄酒那样的酿造酒,但是发酵的时候同样是用到了酒曲。因为有了酒曲的参与,中国白酒的口味属于一种复合型的口味,比较有层次感,这是外国白酒所做不到的。
白酒古时候就被称为“百要之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白酒本身具有“要引子”的作用,比如说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喝“要酒”,就是把各种中草要泡在白酒里,然后将中草要里面的成分浸泡到白酒里,以便拿来饮用,以前还有喝中要之前饮一口白酒的做法,就是白酒能够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便于人体更好地吸收要新。另外,白酒本身就有驱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以前人身上有点小MAO病,有时喝点白酒就可痊愈。
为什么到了现代,很多人反而认为喝白酒不好,并且对白酒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呢?这首先和饮酒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白酒进入中国的时间大概是在宋末元初,之前中国人一直都是喝的黄酒,比如武松打虎的时候就是喝了18碗酒,但是他当时喝的可不是白酒,而是酒经度数很低的黄酒,也就是比现在的啤酒酒劲大一点。直至民国时期,人们还是以喝黄酒为主,白酒并不是酒桌上的主流酒。
白酒正儿八经上了宴席的酒桌,是在解放以后,里面的原因也很多,到了现在,白酒更是成了大家在外聚餐或者正规宴席的必备酒。但是白酒不同于黄酒,当年喝了18碗酒的武松,你让他来喝现在的白酒,估计也就是能喝下去2斤了不得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人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所以在喝白酒的时候也是狂饮滥饮,酒经度数这么高,喝下去之后肯定对人身体不好。
另外就要说到勾兑酒了,勾兑酒的起源也很有意思,主要是因为解放后的1950年代,当时粮食紧缺,为了节省粮食,国家从前苏联引进了液态蒸馏法的白酒工艺,用比较廉价的薯类代替了大米等粮食,因为这个液态发酵工艺酿出的白酒,没有纯粮酒的香味,所以需要添加香经,这就是勾兑酒的初衷。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很多酒厂看到了勾兑酒的巨大利润,纷纷加大了勾兑酒的产量。勾兑酒里加了香经,自然对人身体不好。现在很多人提起白酒就皱眉头,其实是被勾兑酒败坏了名声。
通过上面分析的,大家可以理解到,白酒本身还是不错的,一个是过量饮酒,第二个是勾兑酒,这两块直接拉低了人们对白酒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喝酒要适量,“酒是粮食经”这句话还是没错的,适量饮酒,小酌怡请,这才是喝白酒时真正应该持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