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广难封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曾经赞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音山。”在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封侯赐爵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戎马一生,名扬塞外,令匈奴闻名丧胆,为何终不得封侯?根据史书记载,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
第一,政治经验不足。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时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B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看得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原因主要是李广作为一员武将,政治经验不足,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他的奖赏。结果李广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
第二,个人心胸狭隘。李广在出任右北平太守前赋闲在家,一次夜间骑马外出为霸陵尉阻止,李广怀恨在心。等到李广受命出任,则请求武帝将霸陵尉划归自己统属,到了军中就斩杀了曾阻止他外出的霸陵尉。此事虽然被武帝谅解,但作为征讨杀伐、威震一方的军中大将,对待一个小人物睚眦必报、恃强好杀的新格让最高统治者极为不满,也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无法获得士族同僚的举荐。因此,即使他的功绩再大,群臣和皇帝也会充耳不闻。
第三,个人能力欠缺。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大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和战役,他凭借个人能力确实战斗力爆表,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但这些战斗在汉朝对匈奴的作战中却影响不大,无关整个战局。首先,李广作战喜欢冲锋陷阵,逞勇斗狠,经常带少数骑兵冲击敌方大队,以少胜多而自逞其能。因此,尽管李广以“力战”知名,经常在险请面前化险为夷,但也往往因不擅智取而遭受失败。其次,李广治军甚宽松,部队行军可以不按编制的序列行动,公文表册的处理也比较随意。与李广同时的程不识曾评价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但治军不严,就算得到士卒的拥戴也是难以常胜不败的。再者,李广缺乏大兵团作战的谋略和组织能力。汉文帝曾为其叹息说:“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也就是,李广如果生在刘邦打江山那时,攻城略地,逞匹夫之勇,说不定就是樊哙,周勃那样的人物;而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是国家对国家,要组织数路大军,几十万大军,像李广那样有勇无谋的人的确难以胜任,也难以建功立业。
第四,个人运气太差。时运不济,李广难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扼腕慨叹。汉武帝时期,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李广个人名气太大,令匈奴十分忌惮;每次都是匈奴集中优势兵力来围攻李广,导致其不是兵败就是被俘。显然,败军之将何以封侯,再加上李广为人刚直,不善钻营,朝廷几乎没人为他说话。因此,李广每次出征极大地牵制了匈奴的优势兵力,但没有获得尺寸之功,都为其他人做了嫁衣。
高适在《燕歌行》追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我们后人也一直缅怀这位波澜壮阔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