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草为什么如此喜欢洛阳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群雄相争,董卓、袁绍等人率先谋乱。而有了这样的"先例",于是也就有了曹草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刘备的"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但无论他们有何种的原因或者理由,总归来说,也不过是来自于对权势的渴望。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权略家,军事家,一代间雄——曹草。曹草此人,虽然为人狠辣,新格多疑,但是他的才华却也不得不令人称奇。曹草的一生,可以说是始也洛阳,终也洛阳,对洛阳十分偏爱。但是他又为何要考虑葬在安阳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曹草与洛阳的羁绊极深,既是他人生开始的起点,也是其生命结束的终点。
曹草字孟德,小字阿瞒。其的童年便是在洛阳城中度过的。而且在公元174年,曹草此时年仅20岁,就已经在洛阳担任郎官之职,后来又升任洛阳北部尉。在此之际,曹草在当时都城——洛阳不断地读书明理,不断学习,并于此地形成了他的人生观。而到了公元180年,26岁的曹草又继续在洛阳担任议郎。持续的扩大他在洛阳的形象力。公元188年,曹草又在洛阳担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而直到公元220年正月,年已66岁的曹草终于结束了他漫长的政治岁月,病逝于洛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洛阳不仅仅是曹草政治生命的起点(20岁就任“洛阳北部尉”),还是他政治生命的终点(66岁“王崩于洛阳”)。对于曹草的戎马一生来讲,洛阳可以说是其始终割舍不下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在其拥有称霸天下的宏图大志的背景下,洛阳更成为了陪衬曹草的一个布景板。虽然为汉时的国都,但自从曹草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也不过是供曹草一展宏图的一个平台而已。
第二,洛阳为汉时国都,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曹草大权在握,把控洛阳也属正常。
上文也已经提到了,洛阳是汉朝的都城。那么作为都城的洛阳,它的地理位置也自然十分重要。而曹草一生又与洛阳有颇多交集,无论其是在朝中为官,还是后来的南征北战,洛阳都是曹草始终无法忽视的一个关卡。而在曹草自称魏公之前,一直将许昌作为侍奉天子的临时都城。若是曹草想要从许昌去往关中地区,洛阳作为必经之地,自然要对其多加"照顾"。这也就是说,曹草在征战关中、汉中时,必须要经过洛阳。
而如果曹草想要经过洛阳,自然要把控洛阳城内的安全。毕竟曹草也是三大诸侯之一,多的是人想要取其首级。以曹草小心谨慎的态度,自然不会因为洛阳是汉时的都城就不对其多加清扫,以剔除隐患。而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曹草才刚刚退出汉中。汉中之战后,曹草又从关中长安一路向东,赶往洛阳坐镇。之后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结果。因为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曹草迫不得已从关中赶到了洛阳。最后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曹草于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
第三,曹草虽为间雄,但其始终自称汉臣,自然不想在死后背负叛臣贼子的骂名。
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横行的时代,流言蜚语可是真的可以杀死一个人的。曹草虽然有想要取汉带之的想法,但最终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借口。这就说明了曹草还是很在乎世人对其的评价的。而据史料记载,曹草在《遗令》中写道"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可以看出,曹草虽大权在握,但也不会过于狂妄。
况且曹草在死前,就曾经威B利有汉帝加封其为魏王了。而当时安阳的高陵也正是曹草这个"魏王"的封国下的领地,那么对于曹草而言,死后安葬在自己封国的土地上,恐怕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而且曹草虽为间雄,心怀不轨,但毕竟始终都没有称帝,而以汉臣自居,也一直尊国号"汉"。若是曹草长时间忍耐的结果,那既然这么长时间的忍耐都熬过来了,曹草又怎么会在死时要求安葬在洛阳,导致自己功亏一篑,而背负千古骂名呢?
由此可知,曹草对洛阳的喜爱做不得假,但也有多种因素在其中。而其葬于安阳,也是让人称赞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