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雉为何能把持朝政?刘邦死前最担心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刘盈新格太过软弱,而她的母亲又是一位十分强硬之人,所以这权利自然就过度到了吕后手里。吕后也是一点不浪费这来之不易的大权,为了立威不惜杀害功臣,并且把自己的宗亲、心腹都安擦在朝廷各个要职当中,引起了一片惊恐。刘邦死后竟然会让吕雉独掌大权,可能刘邦自己都没想到过。吕雉不到20岁就嫁给刘邦,两人结为夫妻共度26载,好像刘邦也没能完全看偷吕雉。
刘邦死后,吕后立刻在朝廷中一手遮天,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节制她。她对刘邦的那些儿子肆意打压,对朝中不满的大臣任意调配。整个朝廷,都由她一个人说了算。
对这件事,我们似乎是不太理解的。吕后再厉害,她也只是太后。刘盈再弱,也是皇帝。而且,刘盈在当了皇帝以后,还有过试图把权力从吕后手中拿过来的想法。比如他责备作为宰相的曹参整天喝酒不干事,遇到事请,也不先向他汇报(当然曹参肯定是先向吕后汇报)。他这样的抱怨,其实就是他对手中无权的不满。作为大臣来说,曹参也好、陈平也好,这些人都是人经,他们自然能够体味到刘盈的想法。能体味到刘禅的想法,他们肯定会积极帮他夺回权力。这是古代大臣最常见的做法。毕竟只要帮刘盈夺回了权力,他们就能够获得权力,谁会不愿意做呢?
还有一点,刘邦在临死前,确实表现出打击吕后的样子。一是他试图撤换刘盈的太子之位,二是他试图杀掉樊哙。这些举动,也被后世的学者们认为,刘邦想把吕后拿下来,甚至废黜吕后的皇位。
只不过,因为刘邦没熬得过来,因此结果是,他既没有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也没能杀掉樊哙。既然这两件事都没有完成,自然废黜吕后的皇后之位,也就没办法做了。
刘邦在临死前打击吕后,大臣们自然看在眼里,因此刘邦死后,他们联合刘盈和吕后斗争,就是一定的。
但是,为什么刘邦死后,大臣们却毫无动作呢?不但毫无动作,而且似乎还在为吕后独掌权力推波助澜。比如前面的曹参,当刘盈主动联络他,想要向吕后夺权的时候,他还拿刘邦吓唬刘盈说,你不如你爹刘邦,我不如萧丞相,我们为何要改变呢?
还有张良的儿子和陈平。当刘盈去世的时候,吕后在那里干嚎,但是没有眼泪。于是张良的儿子对陈平说,你知道吕后为什么没眼泪吗?因为兵权不在吕家人手里,吕后心里担心呢。照理说,陈平明白这一点,就要想办法阻止吕后获得兵权。但是陈平刚相反,他不但没有阻止,反而主动对吕后说,请吕产和吕禄掌控南北二军。因此,吕后把兵权从周勃手里夺过来,交到吕产、吕禄手里。
有大臣们在有意地推波助澜,吕后想不把持朝政,都不容易啊。
那么,大臣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表现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大臣们明白一个道理:刘邦在临死前所做的那些事请,并不是在夺吕后的权力。刘邦不但不会夺吕后的权力,还加强了吕后的权力。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要明白,刘邦在临死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很显然,刘邦临死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江山会不会被大臣们夺去。他这个担心,和后世朱元璋的担心,是一模一样的。刘邦生前诛杀了非常多的功臣,就是害怕这些功臣夺了他的江山。
如果他能够一直坐江山,显然不担心这一点。但他毕竟是要死的,江山毕竟是要往后传的。他当年为什么一定要夺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因为他说了一句:“(刘盈)不类我。”刘盈究竟有什么地方不类刘邦的?就是刘盈新格太荏弱,他把大臣们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大臣,大臣们就有可能夺了老刘家的江山。因此,刘邦无论如何,要选“类我”的刘如意为皇帝。
不过,刘邦最终打消了换太子的想法。他为什么打消呢?史书上说的是刘邦看见刘盈把商山四皓请下山,帮助他,觉得刘盈翅膀硬了,不好换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根本的原因,是刘邦发现自己已经非常衰老,身体扛不住了。他没有办法活到慢慢地等刘如意长大。如果把皇位传给还是个孩子的刘如意,那会更加麻烦。
而且,比较一下吕后和戚夫人,显然吕后要杀伐果断得多,要“类我”得多。如果他死后,由吕后来把持朝政,大臣们就不敢造反了。
这一点,实际上大臣们也看得清清楚楚。明白刘邦去世时,实际上是把权力传给了吕后(《史记》中记载了刘邦去世前,把吕后找去,对她交代谁适合当宰相的事请,实际上就是刘邦把权力传给吕后的表现)。既然刘邦把权力传给了吕后,何必还要去惹吕后呢,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由此可见,吕后能够独掌朝政,其实这些权力都是刘邦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