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汉间,道汉间,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汉间”这一称谓的起源。若笔者告诉你,最初的“汉间”二字本来并不带有民族主义意涵,你又或许不相信。那就让笔者告诉你“汉间”二字的来历,以及它又是如何变化成今天的使用方式的!
不可否认的是,“汉间”一词的时兴与近代中国最主要的两个历史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是中国最后的王朝非汉人王朝;第二,是中国近代所面临的历史处境。
“汉间”这个词之所以能诞生,前提必须要有一个“汉”民族,才有可能出现“间”。当强调民族区别时,那些倾向于征服者民族的汉人,自然就不能被视为“自己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间人”。如五胡北韩、契丹大辽、女真大金、蒙古大元做统治者之时,大有汉家子弟甘心臣服蛮夷之下,虽如此,但在当时并没有“汉间”二字。直到满清入关,严苛强调“满汉之分”的民族界限划分后,这个词便很快诞生了。
在清朝初年,“满人”与“汉人”彼此之间是不能平等对立的。虽然此时那些前明大臣和读书人打破头的去做满人的奴才。清初文献之中,记载了一句“汉人中的恶人”以此来蔑视那些臣服于满人的人。虽如此,但仍没有出现“汉间”一词。
直到清朝在西南地区推动改土归流之时,“汉间”一词终于可以登场了。
雍正年间,满汉从最初的高度对立、地位不平等,逐渐转变为利益一致,身份逐渐平等。大清王朝的安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满人自己的事儿,而是已经转变为满汉之间的共识。然而,西南地区的苗人遭到了当地土官的剥削和压榨,苗人因此发生了民变。雍正皇帝下旨严查此事,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些苗人土官身后的最大利益着是汉人,他们与苗人土官勾结起来欺压苗民,然后从中获利。
雍正皇帝得知此事后,大骂这些汉人是“汉间”,意指汉人之中的败类、间佞之辈。此后,“汉间”这个词随着清王朝平定西南边疆战乱之时,使用频率机增。自此后,这个词便出现在诸多文献之中。
此时虽然有了“汉间”一词,但是其根本意义与现在所用的汉间不一样。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明显变化。鸦片战争打响之后,西方列强三番五次侵犯中华,一些大臣惧怕洋人,因此帮洋人做了不少缺德事。自此后,凡“帮助外国侵略中国之中国人”便被冠以“汉间”。不论汉人满人一律使用这个词汇,比如满人大臣联元,荣禄等就被冠以“满人汉间”之称号。
到了辛亥革命之后,这个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定义,以孙逸仙先生为首的革命人士,自东洋日本得罪还有民族国家一词,便师法日本“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理论,坚决否定“满汉利益一致”的说法,将为满清政府服务的汉人归纳为“汉间”。但最终,孙先生还是了强调“五族共和”。
近些年,这个词汇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被网络上的无数愤青和喷子时刻利用起来,凡到他国旅游者、进肯德基吃快餐者、甚至于穿外国耐克鞋者都视为“汉间”。嫣然自己一副纯种的大汉正统的做派,满口喷粪,下作至极令人不齿。自打“经日”一词出现后,瞧把这群人给美的,不论何时何地,把“经日”一词挂在嘴边,一副阿Q那种小人得志的表请,恨不能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老子终于学会一个新词了”。用U型锁砸人家车,到日本旅行将旅店的水龙头全部打开,仗着人家不懂中国话当面骂人家......这就是这些人的杰作,美其名曰“爱国”。殊不知真正丢了中国人脸面的正是这些人,他反倒去骂别人是“汉间”,你说可笑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