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具划时代新的日子。
美国“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走下飞船,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月球上的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说: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然而这一步,对于地球上的 冯·布劳恩 博士来说,也是自己向梦想进发的最大一步。
冯·布劳恩
如果没有冯·布劳恩,人类不可能在上个世纪登月成功。
而且在这之后,人类也未曾推行过如此大规模的宇宙探索活动。
随着“阿波罗11号”的发色成功,冯·布劳恩也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登上《TIME》封面的冯·布劳恩
然而,这位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科学家,之前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除了 “火箭之父” 和 “现代航天之父” 的美誉外,他身上还带着一连串的骂名,如“ 希特勒的帮凶”、“德国纳粹战俘”、“投机分子” 等
穿着德国军服的冯·布劳恩
因为在二战时,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纳粹军方开发武器。
大名鼎鼎的 V-2导弹 ,也是 人类第一枚大型弹道导弹 ,就是冯·布劳恩发明的。
在那个飞机还是停留在螺旋桨的时代,V-2导弹只用了6分钟,就从德国飞到英国轮敦,带走了无数鲜活的新命。
1912年, 沃纳·冯·布劳恩 出生于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有男爵爵位,是农业部部长。
母亲则是一位天文学爱好者,受母亲的影响,冯·布劳恩也对宇宙产生了极大兴趣。
布劳恩(中间)与兄弟
布劳恩从小就对各种飞行器充满好奇心,13岁时就在柏林大街上进行了 人生第一次 “火箭试飞”。
他从商店买来 六支特大号的焰火 ,绑在自己的滑板车上作推动装置。
一点燃引线,“火箭”就像“拖着彗星尾巴似的冲出去了”。
所幸当时没人受伤,小布莱恩也被警察抓走,挨了一顿教育。
年轻的布劳恩
每天沉M于这种小发明,布劳恩根本无心学习,数学和物理当然不及格。
然而在16岁时,他却读到了一本改变了他命运的书—— 赫尔曼·奥伯特的《通向空间旅行的道路》。
奥伯特博士这本划时代的火箭研究书籍,使他对火箭产生了无限的憧憬。
赫尔曼·奥伯特
书的前部分,布劳恩还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看到后面五花八门的公式,本来数学和物理就不及格的布劳恩就彻底懵了。
就是那一刻,布劳恩也下定了决心要看懂这些书,造出真的火箭,征服宇宙。
从此,布劳恩便开始扎实地学习数学和物理,成绩也一直突飞猛进,最后竟成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在大学时,布劳恩不但认识了对他火箭启蒙的 奥伯特博士 ,还加入了业余火箭爱好者的空间飞行协会。
那时候,火箭的研发需要非常惊人的费用。
但布劳恩和俱乐部的成员却靠着街头表演来赚取经费,将火箭的研发进行得如火如荼。
布劳恩与恩师奥伯特
然而在1932年,德军下令, 禁止进行所有的火箭实验的相关研究——除非是军工项目。
一下子,布劳恩的太空飞行协会就变成了非法组织。
不过很快,这群业余火箭爱好者就被德军诏安了。
布劳恩很清楚地知道,此前小组做的试验比起真正的液体推进剂火箭,都近乎游戏。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真正的火箭根本造不出来。
在一群德国军官中的布劳恩(最右)
1933年3月23日,布劳恩就与德军签订了协议,为军方研发火箭。
虽然这会使自身受到约束,但也是实现火箭梦想的唯一途径。
这不但可以继续自己最爱的火箭实验,还能拿到德军提供的研究经费,布劳恩表示也求之不得。
冯·布劳恩
1934年,22岁的布劳恩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关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及其实用的问题。
那时,布劳恩已为德军工作了两年,他的小组也发色了第二枚火箭——A-2火箭。
虽然A-1没有试飞成功,但是A-2能飞到1.7公里的高度无疑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布劳恩扛着火箭
到 1937年4月,只有25岁布劳恩,就已经成为有着350位下属的火箭研发团队的领导人物。
在A-2发色成功后,纳粹就马上下令将其发展为战争武器“导弹”,并加大对其项目的资金投入。
他们整个火箭团队,也迁移到了遥远的小渔村 佩内明德 ,并在此建立起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新火箭制造和试验基地。
佩内明德试验基地留下的累累弹坑
在那里,布劳恩从A系火箭研制到V系导弹,也亲眼见证了用于探索宇宙的火箭变成了战争武器——导弹。
...
1942年10月13日,A系火箭最出SE的A-4火箭试飞成功。
它飞行了约200公里,高度达到100公里,在距离目标点4公里处爆炸。
起先,希特勒对火箭的研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但当他得知大型的A-4火箭能把近1吨的爆炸物送到200公里开外的地方时,这个战争恶魔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后来,德军将A-4火箭改名为“V-2火箭”。
之所以叫“V”,是因为德语里 “Vergeltung” 是 “复仇” 的意思,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败的德国复仇。
V-2导弹
虽然很多时候“V-2”被称作火箭,但它实际却是一种装有专门控制设备,能自动控制飞行速度和弹道的导弹。
因此,它也是 世界上首枚可控的大型导弹武器。
从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火箭研发,都是从仿制V-2开始的。
从天空飞行器的角度来看,V-2可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亦是航天划时代的发明。
布劳恩与德国的火箭专家
随着V-2的试验成功,希特勒也将这种新型的武器投入了大批量的生产。
从投产到德国战败,纳粹德国就一共制造了 6000枚V-2火箭 ,其中3745枚用于攻击英国、比利时等敌国。
V-2导弹发色
然而幸运的是,因为当时导弹的弹道、航线、速度等都是人工计算,所以偏差较大。
只有45%的导弹落到了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并没有对盟国造成致命打击。
但是这种被公认为 “超时代”的武器 带来的威慑力却是史无前例的。
它不同于常规的武器, 无法预警、无法拦截更无法躲避。
V-2轰炸后的轮敦
在受到V-2袭击之前,轮敦就一直受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但是很少居民会因为这种袭击而离去。
但在V-2袭击后,轮敦马上就有150万居民向外逃亡。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超时代”的弹道会带上毒气,要了他们的新命。
为V-2导弹 秘密生产 的集中营工人
不过, 这恐怖的威力却是用好几万犹太人新命换来的。
每生产一枚V-2导弹,就相当于现代生产一辆喷飞式飞机。
大约 60000名 的集中营囚徒 为了这种能将德国带向胜利的V-2导弹夜以继日地劳作, 其中三分之一的犹太工人,死于这个浸着血的工厂。
德军中的布劳恩
虽然冯·布劳恩没有参与到工厂的管理当中,但是帮纳粹设计出这种致命武器,他也难辞其咎。
不过,冯·布劳恩和纳粹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因为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只想研制出冲出太空的火箭,而不是飞向战场的导弹。
被V-2导弹轰炸后的轮敦
冯·布劳恩在党内就一直散布悲观言论,称从来没有打算把火箭发展成战争武器。
在一次酒会上,布劳恩就向一位女医生抱怨,表达了对火箭用于战争的遗憾和不满,而这位女医生刚好就是一位纳粹密探。
再加上布劳恩本身还是一名飞行员,党卫军以布劳恩企图携V-2机密资料潜逃的罪名,将其收押进监狱两周。
多年后 ,冯 · 布劳恩的解析也是 : “ V 一2 导弹是一种很好的火箭 ,它唯一的MAO病是落在了一个错误的行星上。”
不过,拥有巨大威力的V-2导弹并没有将纳粹带向胜利,德军节节落败。
美国也开始了大量抢夺德国科学家的 “回形针”计划 ,冯·布劳恩在拟定名单的第一位。
回形针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吸收德国纳粹科学家的一项绝密计划,当时美国通过争夺纳粹德国技术专家,将大批德国科学家及高阶研究人员转移至美国。
那时,冯·布劳恩也知道德国大势已去,决定向美国投降。
他违抗党卫军转移的命令,带着手下一票科学家和有关家属,躲一路追杀,主动向美军“投怀送抱”。
布劳恩投降的照片,手上还打着石膏
当美军看到主动送上门来的布劳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竟是V-2的总设计师。
布劳恩到达美国前还经过了一道审问,审讯他的人正是当时的 钱学森 。
冯·卡门(左,钱学森老师),钱学森(中间),冯·布劳恩(右)
初到美国,曾是纳粹党员的布劳恩,并没有被赋予什么研制火箭的重要任务。
他的任务只是帮忙培养美国的科研人员,使美国人能掌握火箭的生产与设计。
布劳恩与他的火箭小组成员也过着被人监视、与世隔绝的生活。
那时这些德国专家都自称是 “和平年代的囚犯” 。
布劳恩与肯尼迪总统
1950年4月,布劳恩领导其团队研发出了 “红石” 战术弹道导弹。
这也是美军第一代核弹的洲际导弹的载具。
然而,这枚具有将卫星送上太空能力的“红石”导弹,却没能冲破美国官僚的阻挠。
大家都认为“二等公民”制造的火箭,不能用来发色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而“本土”研发的 “先锋号”火箭 也一直被委以重任,被公认是发色第一颗卫星的不二之选。
不被美国器重,布劳恩有段时间还跑去跟沃尔特·迪斯尼合作。
在儿童教育电视节目中,推广他的太空计划。
但是“先锋号”却显得不太争气,总预算 超支十倍 还不说,计划还一再延迟。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发色人类第一颗地球卫星的计划被苏联捷足先登 ,这无疑是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在得知苏联卫星上天的消息后,被压抑已久冯·布劳恩机动地说:“ 我就知道苏联会做到,而我们的设备却被束之高阁......”
布劳恩与家人
在冷战时期,苏联这第一颗卫星上天,也机起了美苏持续二十多年的 太空竞赛。
但这对冯·布劳恩来说, 无疑是一个可以放手实施航天计划的机会。
“先锋号”的不得力也使美国政府想起了布劳恩的“红石”导弹。
在短短 84天内 ,经过改良的“红石”导弹变成了 “丘比特-C”火箭 ,顺利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探险者1号” 送入太空。
丘比特-C火箭升空
一下子,冯·布劳恩也从“二等公民”变成了美国英雄。
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宣布“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启动,一心想在登月技术上战胜苏联。(同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而布劳恩也被任命主持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 的研制工作。
布劳恩(中)与肯尼迪总统(右)
1967年,布劳恩为登月活动设计出了 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推进器——“土星5号”:由5台F1引擎驱动, 第一级推力就达750万磅 。
“土星5号” 成功地将“阿波罗”飞船的8到17号全部送上太空。
其中最著名的 “阿波罗11号” 也将三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使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开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冯·布劳恩站在巨大的土星5号的“F1”引擎前
这时,美国的航天技术也已赶超苏联,成为世界第一。
而阿姆斯特朗的这一步,也使布劳恩在科学界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布劳恩看来这只是征服太空的第一步。
“登月”并不是他的极限,他还想要有生之年探索更遥远的星球。
很快,冯·布劳恩就提出了 登陆火星 的建议和设想。
土星五号与美国自由女神像对比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冯·布劳恩就开始幻想未来的火星探险,并将其写成小说《火星计划》。
然而这本小说前前后后共18次被拒绝出版,理由都是“太扯了”。
当然,连作为小说都太扯的火星计划,又怎么会获得国会议员们的同意呢。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左边是阿姆斯特朗
“阿波罗计划”最初目的是先于苏联登月,美国做到了,自然也不会继续。
更何况那时的美国正深陷 越战 泥潭,对看不到边际的太空探索热请也会迅速下降。
别说火星计划了,就连开拓月球的“阿波罗计划”也在1972年被终止了。
冯·布劳恩顿时觉得已经没有新世界可以征服了,以没有用武之地为由,离开了美国NASA。
冯·布劳恩对登陆火星的空间设想
1977年初,冯·布劳恩被美国总统授予国家科学奖章。
这位“二等公民”,拿到了头等的荣耀。
同年6月16日,冯·布劳恩因罹患癌症去世,享年65岁。
有人说,从德国到美国,从制导弹到制火箭,布劳恩都拿捏得非常经准,是典型的投机分子。
然而,无论身在何处,他有一点却从未动摇, 那就是关于太空旅行的梦想。
虽然心中还有许多壮志未酬,但是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却是心满意足的。
试问又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童年时缥缈的幻想,付诸终生的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