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众多领导人中,丈夫是正国级,夫人是副国级的并不多。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就是一对。
1929年3月,43岁的红4军军长朱德在闽西长汀与18岁的女红军战士康克清结为夫妻。从此,两人相伴了一生。1976年7月,朱德委员长突然去世,康克清陷入极大的悲伤之中。当年18岁的康克清此时已经65岁。两人相依相伴了整整47年。
朱德去世后,康克清于1978年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尽管工作繁忙,但是,康克清对朱德的思念,不仅没随时间的流逝减弱,反而日益加深。每年的12月1日是朱德的生日,7月6日是朱德的忌日。这两个日子和清明节,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康克清都要到八宝山公墓去凭吊。即使在外地,她也要专程赶回北京。十几年都没有改变。
转眼之间,时光就到了1991年。这一年,是朱德诞辰105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在朱德的故乡四川省仪陇县举行朱德元帅铜像揭幕典礼。而康克清于1986年时大病了一场,身体一些功能严重减弱,只能靠轮椅行动。因为从北京到仪陇路途遥远,不仅要坐飞机、火车,还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康克清已是80岁的老人了,大家都劝她:“你行动不方便,就不要去了。”
康克清坚决地说:“去,一定要去!”
结果,她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痛苦,千里迢迢来到了仪陇县朱德的家乡。
11月22日是揭幕典礼的日子。四周人山人海。典礼开始后,由夫人康克清给朱德铜像献花篮。
主持人宣布之后,秘书正要把坐轮椅中的康克清搀扶起来,这时一个奇迹出现了:好几年行动不能离开轮椅的康克清,“嚯”地一下,竟然站立起来了!
人们都惊呆了!
正人们的惊愕中,康克清站稳身子后,居然迈步,离开轮椅,向前走去了。工作人员在惊讶之余,马上反应过来,跑上去,要搀扶着她。她甩了甩手,继续自己迈出脚步,来到了台阶前。然后,她没有人搀扶,踏上了第一级台阶,一步,又一步,上了一个台阶,接着,又迈开步子,上一个台阶……十几级的台阶,居然让她走过来了!
康克清站在了朱德的铜像前,默默地伫立着,凝视那熟悉的脸庞,然后弯下了腰,向着朱德铜像深深地鞠了一躬,接着又鞠一躬,最后鞠上第三躬,献上了用鲜花编织的花篮。
康克清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的人!
随后,四川电视台记者采访康克清,请她给朱德家乡人民讲几句话。康克清机动地说:“感谢各级党和政府以及所有今天到会的同志,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为朱德铜像所做的贡献……”由于心请过于机动,她讲不下去了,哽咽着,已泪流满面。
由于这一次路程遥远,或者是太过于劳累,或者是太过于感请机动,康克清从仪陇回到北京后,不久就病请加重。她本不想住院,在亲友们一再劝说下,才于次年2月28日住进了医院。结果,她一去竟再也没有回来。
这个清明节,因为病请严重,康克清第一次不能去八宝山祭扫朱德骨灰盒。
4月8日她病请加重。
4月l0日,她突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4月22日中午,康克清终于因医治无效,在北京溘然去世。在临终前,她对孩子留下了三个遗言:
一是“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二是“老总去世时,没留下什么遗产,我也没有什么遗产。我的一切后事都要听从组织上的安排”。
三是“去世后,把骨灰盒与老总的骨灰盒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