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体,它相当于一种有韵的散文,朗诵起来非常的好听,在没有流行乐的年代,我们的古人们就靠这些辞赋,来表达他们独特的娱乐请怀。
在西汉的巴蜀大地,就涌现过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辞赋家,他的赋竟然能替人治病,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们来看看这位奇人。
这个人名叫王褒。是西汉益州资中(今资阳)人,他从小表现出了很高的辞赋才华,特别是在韵律这一块,很有天赋。
后来,时任益州刺史王襄看中了他,令他作赋,并组织孩童们按《诗经》中的著名篇章《鹿鸣》的韵律唱诵,以此来歌颂当朝天子的功德。
等这些孩童长大后,其中一个到长安游学,便将王褒所作的这些辞赋传到了京城,连皇帝都听说了。于是时任皇帝汉宣帝就招王褒进宫,让他专门为皇家作赋。
王褒来到长安后,作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向皇帝陈说贤臣对国之盛衰兴亡的重要新。
赋中,王褒用御马之术的高低,来比喻国君用人的贤愚与否。他认为:国君应该重视人才、发现人才、信任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好处。当然,君不能离臣,臣也不能离君,作为臣子,更应该为国为君,尽忠职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由此看来,王褒不仅辞赋作得好,人品也很不错,他并不是一个一味迎合皇帝的溜须拍马之人。
刚好汉宣帝又是一个非常喜欢辞赋的皇帝,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汉宣帝都要把王褒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作赋娱乐。
有一次,汉宣帝的太子生病了,王褒和几位大臣就在太子的身边诵赋,结果居然把太子的病给诵好了,连要都没吃,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褒的代表作是《甘泉颂》和《洞萧赋》。
《甘泉颂》是汉宣帝在一次去甘泉宫祭祀天帝的时候命令王褒作的。这篇赋把甘泉宫的建筑写的细致生动、别开生面,是一篇很好的辞赋。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这篇赋的全文了,只能从其它记载中觅得只言片语。
《洞箫赋》是一篇器乐赋,它一改前人大多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直接描述洞箫的制作方式和音律特点,并将其与儒家的礼乐思想比较,高度赞扬了洞箫的优点。这对后世的赋体风格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王褒还作烧体赋《九怀》追思屈原,感怀古往今来因进谏而被赶出政治舞台的仁人志士。
后来,有方士称益州出现了“金马”和“玉机”,汉宣帝以为祥瑞,于是派王褒前去祭祀,并写赋赞美。
王褒虽漂亮地完成了汉宣帝交给的任务,写下了一篇《碧机颂》,但同时也由于旅途劳动,中途得了疾病,还没回到长安,便不治而逝了。
想不到,一代才人,竟赍志以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