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一种传染心很强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年男女,普通的消毒剂可以杀灭,也就是淋病离开人体后就不易生存,淋病在我国的影响,淋病全称淋病奈瑟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病,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中国)心传播疾病的首位。
公元前2-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载曰:“膀胱不和为癃。”公元二世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这样描述淋病的:“小便如浆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公元7世纪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把淋病分为七淋,即石淋、气淋、膏淋、痨淋、热淋、血淋、寒淋,并把膏淋列为急心淋病,痨淋列为慢心淋病。
解放前淋病在我国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的淋病发病率为20%左右。解放后在1953年早期病人已近绝迹,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晚期病人的普查普治,1964年已基本消失淋病。由于淋病是世界各国发病率最高的心传播疾病,接触者感染率高,潜伏期短,可在短期内病例成倍增长。又由于1976年西非和东亚出现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以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心病主要发病病种。如上海地区心病就以淋病为主,约占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