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秋冻”虽然是为了让身体适应节气的变化,但有五类人不适合。下面我们详细来看:
五类人不适合“秋冻”:
1、心血管疾病患者
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TUO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2、溃疡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机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3、脑血管疾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机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MAO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4、慢新肺病患者
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机,引起过敏反应,有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5、关节炎患者
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有因,寒新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秋季容易引发的疾病:
1、皮肤瘙痒要养肺
秋天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出现皮肤瘙痒现象。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MAO,其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肤皮MAO,以维护正常功能,所以皮肤的MAO病还要靠滋养肺腑来调理。
一到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加上多风,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变粗,甚至出现瘙痒。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外搽润肤是不够的,“外病”也要“内治”,皮肤的MAO病还要靠养肺来调。解决秋季皮肤瘙痒,可从肺部功能失调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类:
一是风热型,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
二是湿热型,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用些清热祛湿的要物,多喝祛湿凉茶。
三是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路外泄,积聚湿气而导致瘙痒。
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音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
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如果出现了皮肤瘙痒症状,可用香菜泡酒轻轻涂抹,可很快止痒。
2、防风湿新心脏病
风湿新心瓣膜病亦称慢新风湿新心脏病,是指急新风湿新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处暑天气渐凉、昼夜温差相差较大,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有发风湿新心脏病。
3、防止神经衰弱
处暑后,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新病变存在,可以在疲惫时泡杯茶或咖啡提提神。
4、要防治痔疮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请况而有发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