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提到喜剧,一定绕不开两个名字:
赵家班的赵本山,德云社的郭德纲。
两个人都是喜剧届的老炮,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
特别是近两年,德云社火的一塌糊涂,很多人都是因为他们爱上了相声。
而相比德云社,这两年,随着赵本山的淡出,小沈阳、王小利等人也逐渐没有了热度,赵家班似乎逐渐被“遗忘”了。
可其实在十几年前,赵家班的热度无人能比,而德云社才刚刚起步,没什么名气。
那是郭德纲最苦的一段日子,无人问津、没人支持,就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赵本山多次向他伸出了援手。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郭德纲,和越来越火的德云社。
1
1957年,赵本山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市。相比与郭德纲,他要早出生16年。
所以在喜剧的舞台上,他算是郭德纲的“前辈”。
老赵小时候的生活很艰辛,6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后来父亲也抛下了他远走他乡,赵本山从小吃着百家饭长大,因为没人照顾,每天跟着盲人二叔学艺。
16岁时,凭借在二叔那学的本事,进入了公社宣传队。后来文艺队解散了,赵本山又回家种起了地。
1979年,县里成立了曲艺团,不甘“寂寞”的赵本山加入了其中,开始接触二人转。
因为确实有天赋,一两年下来,他就成了“团柱子”,到处演出,名气也大了起来。
两年后,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出,凭借《摔三弦》中的盲人张志一角,赵本山一炮而红。
后来改编成电视剧,赵本山更是因为精彩的表演,一夜间火遍了大江南北。
而那一年的郭德纲,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他出生在天津,一个相声艺术最发达的地方。小的时候,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上班时,总会把他带在身边。
父亲是个民警,工作的时候,他便被安排到所管的辖区红桥俱乐部里听相声。
常年混迹在哪里,小时候的郭德纲便对相声产生了兴趣。
8岁那年,父亲见他喜欢相声,便带着他拜师学习,郭德纲这才和相声接触上。
接连十几年的时间,每天早上,除了特殊情况外,他都会四五点起床练功。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要求他,他是真的热爱相声。
这边的郭德纲在坚持着,远在东北的赵本山也在坚持着。
虽说他在1981年就火了,可真正走上春晚的舞台,是在1990年。
中间充满了曲折,但他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走上了春晚。
那一年,他33岁,凭借小品《相亲》再一次被不少人熟识。
而那年的春晚上,一共有4个相声作品,不知道17岁的郭德纲,看到节目时作何感想。
因为早在1988年,他就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目标:
在春晚上,说一次相声。
2
相比与赵本山,郭德纲小时候的生活要好一些。
可因为选择了相声,他的路注定要充满了艰辛。
1995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22岁的郭德纲再一次背起行囊,一个人跑到了北京。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到北京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了两次。可他没有放弃,出发的时候,他给自己打气:
这一次一定要闯出个名头,一定要让自己在相声届扬名立万。
可现实是残酷的,当时在北京基本已经没人听相声了。
相声更是从各大晚会“消失”,演员们只得跑到公园里,对着空气说几段。
和前两次一样,郭德纲的生活依旧很苦,没钱吃饭,饿的没办法了喝水充饥,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但就在郭德纲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赵本山的“小品”之路却是一马平川。
从1995年开始,连着十几年的时间,赵本山都没缺席过春晚。
那几年,是赵本山最辉煌的几年,却也是郭德纲最落魄的几年。
虽然在1995年底,他认识了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三个人成立了一个相声团体,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
可因为真正关注相声的人少,他们有时候连个像样的演出场所都没有。
日子过得很辛苦,可他依旧在坚持着说相声。
也是在那时候,赵本山注意到了郭德纲,并且还让人找郭德纲演出的视频给他看。
可能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赵本山根欣赏郭德纲,虽然两个人没有来往,甚至都还不认识。
可他却托一位朋友,给郭德纲带了一句话:
好好地坚持,好好地忍,慢慢的就行了。
那个时候的郭德纲正处在逆境中,老赵的话给了他很大的慰籍。以至于许多年后,回忆起当时听到那句话的情景,他还感叹到:
在那个情况下,给你几句贴心话,这是亲人般的关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在心里边。
3
赵本山是在33岁那一年登上的春晚,而郭德纲的人生,也是在33岁左右开始有了转机。
2004年的时候,郭德纲正式拜入了相声大师侯耀文的门下,从此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中。
可刚开始的时候,郭德纲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因为作品的内容,不少“主流相声人”说他的作品太俗,登不了大雅之堂,很多人提到他都是“不屑一顾”。
甚至在2007年,当时的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姜昆还联合相声界同行发起抵制低俗倡议书,直指郭德纲。
那时候的郭德纲,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却再一次的陷入了“低谷”。
而那几年,赵本山曾不止一次的支持他,还公开表达过对他的“看好”。
也是在2007年,赵本山被邀请主演电影《落叶归根》,那是他至今最受好评的一部电影,甚至还因此获得了金马影帝提名。
据说在拍摄的时候,剧组缺一个配角,赵本山便向导演推荐了正处于低谷中的“郭德纲”。
虽然具体的真相不得而知,但两个人确实在电影中“见面”了。
电影中郭德纲饰演的角色,很敬佩赵本山饰演的民工老赵的善举,说了这样一句台词:
啥叫仗义?这叫仗义。看看!
不知道当时拍那场戏时,郭德纲有没有联想到现实。
或许是因为都曾经历过逆境,又都是搞喜剧的,两个人拍戏时就惺惺相惜。
戏拍完了,他们也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2010年,德云社陷入“困境”,再加上李箐、曹云金等人的“退出”,郭德纲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中心。
就在这个时候,有媒体采访赵本山,希望他谈谈对德云社一事的看法。
其实赵本山那两年也不好过,因为个人生活中、作品等问题,他受到了不少质疑,已经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但接受采访时,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郭德纲让我想起了自己,我在刚开始演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瞧不起我,说我表演的节目俗。
郭德纲使相声获得了新生,我认为郭德纲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师的。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对郭德纲的负面报道,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媒体不要捧杀,也不要骂杀,应该保护郭德纲。
因为出来一个郭德纲不容易,应该让他发挥自己的才华,创造更多的好节目,我们太需要快乐了。
4
2013年,郭德纲邀请赵本山上自己主持的节目《郭的秀》,赵本山答应了。
两个人在节目中见面,郭德纲感慨地说:
认识本山老师好多年了,一起拍过电影《落叶归根》,一晃您这头发都白了。
两个顶级喜剧人的对话,却看哭了不少人。
也是在那个节目上,赵本山决定退出舞台,不再演小品了。
从哪之后,上了21次春晚上的“小品王”赵本山,淡出了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40岁的郭德纲第一次走上了春晚的舞台。
不少人感慨说:
一代新王换旧王。
但完成了梦想的郭德纲,并没有久留,他逐渐退到了幕后,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推到了台前,为喜剧舞台添加新的生命力。
这些年,不管是书里还是在采访中,他曾经不止一次的表达过对赵本山的“感恩”之情。
而赵本山并没有因此而“大肆渲染”,退出了舞台,他依旧在电视行业忙碌着,继续创造更多的欢乐。可能在他心里:
帮助郭德纲,只是件顺力而为的小事。
忽然想到前阵子高晓松在谈到“腕儿”与“明星”的区别时,说过的一句话:
明星心里大约只想着自己和粉丝那一亩三分地,粉丝也觉得全行业都欠TA家明星的。
腕儿心里爱江湖,希望大家都好,愿意为行业付出。
对很多人来说,赵本山、郭德纲都是喜剧圈里的老炮儿。不可否认,他们身上确实存在一些“槽点”。
但就像高晓松说的,他们都是“腕儿”,心里装的是整个“喜剧江湖”。
所以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还一直在努力着。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至今依旧能看到一些好作品。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