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当收到有朋友通过社交软件发来“借钱”的信息,不少人如今都会提高警惕,会去确认是否借钱请求来自于本人。但是,如果随后跟着一段事主本人的语音——“是我!是我!”,很多人就信以为真,按要求将钱转了过去。近日,这种通过发送语音来博取信任,进而“借钱”的新型骗术,在全国多地悄然出现。骗子是怎么掌握他人微信语音信息的?
南京的孙女士是某款手机网络游戏的玩家。7月24日晚上7点多,游戏公会里的一个人称,可以以10元的价格买到原本需要200多元一套的服装,并且附赠1万个游戏里的货币。孙女士立刻与这个人取得了联系。随后,对方发来链接,要孙女士输入QQ号码和密码登录。孙女士回忆道,“链接点进去,是一个类似于QQ邮箱登陆的界面。你输入QQ邮箱、QQ密码以后,点个登录,就表示您已成功登陆。”
随后,孙女士的微信被迫下线。晚上10点多,孙女士再次被迫下线。但是,这并未引起她的警觉,她以为只是对方在替她进行充值草作。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孙女士不断接到家人、朋友电话,问“为什么要向他们借钱?”,“我一个同学后来跟我说,这是不是你微信?我说,是呀。啪,把电话挂了,搞得莫名其妙的。我哥哥就说你怎么到处借钱?你的微信是不是被盗了?我才意识到,完了,微信被盗了。”不过,此时,孙女士的4位朋友已经先后中招,最多的一位朋友转了2000多块钱。
民警查看聊天记录发现,受害人最初都很谨慎,表示要核实身份。但是,对方发来的一段孙女士本人声音的语音,让大家放松了警惕。
南京秦淮公安分局洪武路派出所民警张旭东说,“语音听起来是孙女士本人的声音,所以不少同事、朋友就相信了她。”
孙女士回忆,当时和卖家沟通时是通过语音,怀疑语音被对方截取,并且变为进一步实施诈骗的道具。
张旭东介绍,“当时她正好在看电视剧,比较忙,懒得打字,就选择了用语音的方式回复对方,说‘是我!是我!’”
目前,这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提醒,不要在网络上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要在与陌生人的聊天中偷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声音。
张旭东提醒,“少与对方通过语音交流,避免对方有可乘之机,在图谋不轨的时候把你的语音通过截取或者转录,变成一些可以被其所利用的形式。”
此类案例近日在多地出现,事主账号发来的语音信息让不少人深信不疑,上当受骗。虽然,目前通行版本的微信并没有语音转发功能,但是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一种所谓的“增强版微信”,都能达到转发语音的效果。微信语音并非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
张旭东建议,“验证的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是我’或者这样的身份验证,最好打个电话给你的朋友。相信如果作为朋友的话,电话如果不能沟通,用现在聊天软件基本上都有的语音聊天功能,去进行较长时间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下其借钱的动机,包括是否是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