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辽宁省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团队第一次踏上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走进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面对他们的,是班里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当地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教师队伍。每次站到讲台上,援藏人员们都能感受到当地师生眼神里对教学经验和知识的渴望。
这支援藏队伍中,有五名来自沈阳的教师——沈阳市第21中学谭晓杰、第120中学齐小龙、第35中学李飞、第27中学季明明和市外国语学校齐德高。其中最年轻的是21中学的校长助理谭晓杰,援藏时37岁,但她为圆支教梦已经等了15年。明天,她将再次登上飞往拉萨的航班,迎来她在拉萨那曲二中支教的第4个学期。
刚进藏时 每天晚上被憋醒六七次
沈阳到拉萨,横跨4000多公里,高原反应是沈阳援藏教师们经受的第一个考验。“那曲二中异地办学,所以我们去援教的那曲二高中在拉萨。刚进藏那会儿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气压低,上不来气,最多一个多小时就被憋醒一次。”实际上,在西藏期间,睡眠一直是教师们要克服的一大问题。身ti素质一直不错的谭晓杰到西藏的第一周也被高原气候来了一次“下马威”。
那段时间,沈阳援藏教师们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每天晚上7点半到11点多都要进行听课、评课工作。
高原反应加上连轴转的工作日程,一周后的一天,谭晓杰突然感觉浑身冒汗、后背剧痛、眼前发晕。被送到医院后,医生测量血压低压100、高压110,要求她立刻住院。“30多年来我就生孩子的时候打过吊瓶,那次在医院住了好几天,连打了3天吊瓶,加上吸氧、吃要,才缓过来。”
最大收获 学生们ti会到实验课的乐趣
在拉萨那曲二中,谭晓杰目前作为教务处主任,要管理学校教学相关工作。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师缺乏经验,小到教学生书写中文姓名,大到改革学校考试制度,谭晓杰和援藏工作团队的教师们在工作中都会涉及。
“有的学生可能都已经20多岁了,但是基础很差,我们必须先把学生们不会的补上。”谭晓杰说,耐心是对他们在教学中最大的要求。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要给学生们反复讲上几十遍,“之前孩子们没真正上过实验课,连烧杯、酒经灯这些设备都不知道怎么使用。”
谭晓杰说,虽然拉萨那曲二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设备非常齐全,硬件不亚于沈阳高中,但是因为没有教师能胜任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一直没上过实验课,这也是学校最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援藏工作团队的努力下,学生们终于走进实验教室,学会做实验,ti会到了实验课的乐趣。”
此外,谭晓杰和同事们把辽宁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递给当地教师,帮助他们改革学校的“过关检测”制度,将学校原本频次高、质量低的考试改为形式上更加合理、注重质量的检测,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
舍得之间 “如果不来可能后悔一辈子”
如今,谭晓杰每次返回西藏前,都要背上一个特殊的小箱子,“这都是为了调理身ti带的中要,每次带3个多月的,正好一个学期。”
而这个小要箱也成了谭晓杰一个特殊的日历,“每次看着这个要越吃越少,我就知道回家的日子快到了。”同样数着日子的,是谭晓杰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次我走之前他都得哭两天,我就给他做个小日历,让他每天画上一笔,然后哄着他说,上80多天学妈妈出差就回来了。”谭晓杰从不和儿子说自己去西藏要完成3年的支教工作,而是简单地说,“妈妈去出差,几个月就回来。”
“虽然高原反应,或者想儿子的时候心里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来?但我也知道,如果不来可能就会后悔一辈子。”谭晓杰说,看到西藏的孩子们学习进步了,就是眼下她最大的幸福。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月 实习生 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