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奔走在水生态保护一线,我深刻了解这项工作的艰巨新和复杂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进来。
这几年,保护河湖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我创办了“绿SE江城”环保组织,并于次年被选为武汉最大城中湖东湖的“民间湖长”,随后还获得了“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就这样,我的人生与河湖的命运开始相连。
最初让我们进入大众视野的,是两次排污口大调查。一次针对东湖,一次针对汉江武汉段。
东湖是武汉的名片,可多少年来,大家对于东湖水域的污染请况一直讳莫如深,2010年我们决定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调查。那场先后有5000多人参与的环湖大调查,水陆并进,持续一年。我们在东湖边发现了24个排污口,详细记录后绘制了《东湖排污口地图》。随后,我们用了9个月的时间,对长江最长支流、支撑汉口80%用水的汉江武汉段做了全面ti检。
图表资料来源:水利部官网及公开报道 制图:沈亦伶
湖泊保护,牵涉偷排污水的化工厂的利益、填湖占地的开发商的利益,甚至还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利益……我们要做的是以民间微薄之力,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争取空间撬动环保发展的大格局。
一开始做水环境调查的时候,我就是愣头青,看见污染和填湖现象,就急吼吼地凑上去拍照。得,前脚拍,后脚就有人围过来了。有好几次,几个五大三粗的人,跟演电影似的,跟上来喝令我们删照片,甚至有一次,有陌生人直接跑到了一名志愿者家里,我们只好报警。
现在,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添加了望远镜、对讲机、无人机、皮划艇等设备,每次出去还有环保专家随行,就像一支环保特别行动队。
今年4月,我们就这样全副武装地调查了巡司河。在巡司河与青菱河的交界处,我用望远镜望过去,发现河道边上有一些白SE的星星点点的烟,还有些若隐若现的垃圾,当时就觉得很不对劲儿。于是整队人改从山坡上的泥巴路绕过去,果然找到了一家废旧塑料的加工点。走近后,那个气味儿,晕头!有个志愿者从老远就开始咳,一靠近更受不了。
院墙内,有台机器设备还在加工,几个没戴口罩的工人,乱七八糟的垃圾,废管子、饮料瓶、包装盒……清洗后黑乎乎的水就直接排到了青菱河里。我们留存证据后向武汉市环保局反映,洪山区环保大队很快赶到了现场,取缔了这家没有任何手续的黑加工点。
这些年这样的行动有很多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保护汽车城四湖。
2013年,因为汽车城项目,武汉道士湖、郭家湖、神山湖、西湖都要被填掉。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几十年前还能在湖里捞鱼、游泳,现在湖却要消失了。我们的无人机从湖边飞起来后,从高空中俯拍整个湖面,灰扑扑一片工地,满地推土车的印子。
当时我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拯救这4个湖。按照《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规定,禁止填湖建房。我们觉得,找到水域桩子证明湖泊的存在是成功保护的关键。庆幸的是,我们去了现场3次,终于在湿地边上的杂草丛里扒拉出了一个水域桩。
在当年一档电视节目的现场,我们把铁皮做的水域桩模型给了水务局局长。随后,经过政府不断努力,这4个差点儿就消失的湖幸存下来,还建成了生态示范保护区。现在再去郭家湖,湖面水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让人感慨。再过个三四十年,我还要去看一看!
一次次暴露问题,一次次解决问题。如今,湖北的水环境整ti向好发展。这几年来,《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修订了,退田还湖开始了,武汉166个湖泊有了档案和“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可以看出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这让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