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至2016年,中国论文现金奖励政策中四种参考标准的比重变化。表中,JCR Quartile-based指的是以中科院的期刊分区来决定奖金多少;JIF-based指的是以影响因子高低决定奖金多少;One Price指的是以论文数量算,每篇论文奖金一致; Citation-based指的是以论文被引用的多少来决定奖金。
高影响因子的一区期刊依然有着最高的奖励待遇。以《自然》(2016年度最新影响因子:40.137)、《科学》(2016年度最新影响因子:37.205)杂志为例,有中国高校对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提供最高奖励,每篇论文作者最高可获165000美元奖金,平均奖金额从2008年的每篇26212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每篇43783美元,增加67%。
但三区、四区的期刊近年来有“遇冷”的趋势。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BRI,2016年度最新影响因子:0.364)期刊属于四区。2008年,一篇LIBRI论文可获得650美元的平均奖励,但在2016年只能获得484美元。另一本三区的期刊Library Hi Tech的奖金额则在9年内“原地踏步”。
2008年至2016年,中国大学对特定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奖金额变化
有意思的是,美国期刊PLOS One(2016年度最新影响因子:2.806)。PLOS One在原汤森路偷的期刊分区中属于一区,但在中科院的划分中被归为三区。由于中国高校多采用中科院的分区,他们为PLOS One上一篇论文提供的平均奖金额度在逐渐下降,从2008年的1096美元下降到2014年的941美元,在2015年和2016年虽有略微回升,但未恢复到2008年的奖励金额。
在上图的9本期刊中,除了PLOS One、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和Library Hi Tech是属于三/四区期刊外,其余期刊都在一/二区,并在9年中都保持整ti上涨的奖金额。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请况的出现,说明了中国高校对论文现金奖励政策中衡量标准的优化,已经从此前的只看数量,逐渐转向注重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9本期刊中,奖励最高(《自然》或《科学》)的期刊论文与最低的(LIBRI)相比,两者间的差距已经从2008年的约40倍扩大到2016年的约9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