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对中国近20年论文现金奖励政策的统计报告于近日发布。有高校的政策显示,对一篇发表于《自然》或《科学》杂志的论文,作者最高可获得165000美元奖金。
报告也指出,从搜集到的样本分析来看,中国高校的这一政策所参照的标准已经逐渐从只看论文数量,转向也看质量。
7月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Wei Quan、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陈必坤以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生候选人Fei Shu将他们撰写的这份报告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
他们通过百度和高校官网,从具有代表新的100个中国高校的样本中,调查1999年至2016年期间168项针对科学论文发表的现金奖励政策。这100个高校中,25所为985高校,33所为211(非985)高校,42所为既非985又非211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的学校因为没有公开奖励政策而无从得知,也没有被纳入研究样本。该研究所分析的对象为对自然科学论文的现金奖励政策,不包含社会科学论文。
增长的科研经费,增长的论文数量
中国的科研活动正随经济发展而经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科研投入和产出在过去20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的研发支出由52.3亿美元增加到1777亿美元,增长近33倍。
WoS(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科睿唯安(原汤森路偷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开发的信息服务平台,支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的文献检索。在WoS收录的期刊中,每年来自中国的新发表论文数量已经从1995年的13134篇增加到2013年的232070篇,增长约17倍。 Fei Shu及合作者在论文中提到,2009年之后,中国已成为国际科学论文生产第二大国。
曲线为中国R&D经费支出,柱状为中国作者发表在被WoS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数量。1995-2013
既非985,也非211的高校对论文的奖励额更多
不同层级的高校之间,获得的资金支持差异较大,这也意味着对发表科学论文的奖金有一定差异。
在中国,处于第一层级的985高校共39所,第二层级非985的211高校有73所,第三层级既非985又非211的高校有1124所。
该研究统计显示,2002年到2015年间,第一和第二层级的高校平均年度预算从2386万美元增加到11305万美元。与此同时,第三层级高校的平均年度预算从189万美元增加到927万美元。期间,第一和第二层级高校的平均年度预算约是第三层级学校的12倍。
一些学者认为,支配更多科研资源的第一和第二层级的高校,能为论文作者提供更多奖金,机励学者的科研经神。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尽管第三层级高校的预算相对较少,但在对论文发表的现金奖励上,它们会比第一和第二层级的高校更为“大方”。
研究人员表示,以2016年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或《科学》上的论文所获的奖金为例,第三层级大学平均向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提供63187美元的奖金,而第一和第二层级的大学分别平均提供38846美元和5382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