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员在民警的帮助下录指纹。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为什么一年多后才实行这一政策?
夏佳新:我们一直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统计符合条件的流浪人员信息,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血和DNA检测,这是很复杂也很细致的。
新京报: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难点?
夏佳新:最难的一点就是,没有先例可循。户籍工作是以省为单位展开,在此之前,江苏还没有给流浪人员落户的先例,所以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去发明。
未来会在泰州全市推广
新京报:流浪人员落户有什么困难?
夏佳新:最难的是户籍信息。流浪人员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很多智力上还有一些问题,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有一些干脆就没有名字。还有一点,就是给流浪人员拍证件照很难,他们往往找不准镜头,后期需要反复调整角度。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正在进行的这项工作?
夏佳新:如何去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可能有很多种途径,但是户籍工作是所有途径的第一步。有了户籍,才能谈后面的低保、救助,户籍工作的重要新就ti现在这里了。
新京报:现在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
夏佳新:信息录入这些已经完成,目前在制证阶段,流浪人员很快就能拿到自己的身份证了。
新京报:流浪人员对这一政策怎么看?
夏佳新:他们不太会用语言进行表达,但是从表请上看,还是很高兴的,有的手舞足蹈。
新京报:落户以后会对流浪人员持续追踪吗?
夏佳新:落户以后,就是“新泰州人”,目前这些流浪人员都集中居住在救助站内,后续会有公安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持续关注他们的生活处境。按照工作部署,未来会在泰州全市推广,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都能落上泰州的户口。
■ 专家说法
配套跟上让流浪者融入城市
2015年8月20日,民政部、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针对城市流浪人员“建立身份快速查询机制”。而《泰州市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规定,泰州市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有合法固定住所者,均可提出落户申请。
夏佳新告诉新京报记者,泰州此次试行流浪人员落户,其政策依据,正是国家及泰州市的相关户籍管理规定,并进行了探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表示,泰州此举,系在现有户籍政策基础上“合理发挥”,是对城市流浪人员进行管理的一次探索。在此基础上,当地应当注意把握“入口”,即对拟落户者进行资格审查,此外,还应具有追踪意识。“落户只是第一步,还应有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让流浪者真正融入城市。”
新京报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