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唐朝时起,立春日,各州、县衙门用纸扎成一头“春牛”,由州、县官主持,用红、绿丝线或彩绸编成的“春鞭”打牛三下,称为“打春”。“打春”意寓让春牛勉于耕种,为人们换取好的收成。
官府为了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立春这一天,在城镇集圩的广场上,用黄土塑——头象征耕种的春牛和一个农夫打扮的“芒神”。芒神一手执鞭,—‘手牵绳,仿佛要赶牛下地耕种。芒神和春牛两者的位置,是根据立春到来时间的早晚确定的:立春在腊月十五日前后,就把芒神安排到春牛的前面,表示当年的耕种要早—,些;立春的时间在岁末年初,就把芒神和春中并列安排,表示舂耕的时间应不早不晚;立春在正月十五前后,芒神就排在春十之后,表示这年的耕种应该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