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战火纷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雄,可一将成万骨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网友们一提起孙权,很多人就容易想起张八百大破孙十万的故事,“孙十万”也成了孙权撕不掉的标签。其实,孙权也有指挥作战的高光时刻,那就是公元213年的濡须之战,也就是这一战让曹草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曹草亲率四十万大军南征
公元208年曹草遭遇赤壁之败,但曹草从未放弃一统天下的志向,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在212年平定关中之后,曹草开始用兵东南,这次曹草选择的是淮南方向,自此魏吴双方在淮南展开了长达40多年的攻防战。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草率领着大军南下而出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孙权以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自率七万主力进驻濡须,孙权方的将领周泰也率领军队前来抵挡曹军。虽说“步骑四十万”肯定是夸张的数字,但十几二十万军队还是有的,很明显孙权的军队远不及曹军。
但孙权敢于亲自率领数量远少于曹草的军队迎战,因为他有两大凭仗,一是强大的水军,二是坚固的堡垒——濡须坞。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濡须坞是巢湖出水口,扼住濡须水道。而巢湖就是曹草训练水军的地方,所以曹草进攻东吴,就避不开濡须口。所以公元211年,在吕蒙的建议下,孙权修建濡须坞。
濡须坞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濡须山和七宝山两山对峙,濡须水从中而过,七宝山和濡须山之间,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导致平常拉船的纤夫都没有什么落脚点,孙权在濡须山上筑城立东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这让曹草大军想要突破濡须坞进入长江,难上加难。
甘宁百骑劫曹营
敌众我寡,孙权率先出招,想要挫曹军锐气。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手下经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
都督见甘宁神SE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草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首级。此番造成魏军极度恐慌,误以为东吴大军来袭而起身备战,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曹兵反应过来时,甘宁已经撤退,回到了东吴军营。
当夜,甘宁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草)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三国演义》里甘宁百骑劫魏营的故事,就是从这段历史演变而来(时间顺序有所不同)。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草出击濡须,派遣水军作油船,夜渡洲上。孙权派遣水军将领前往围取曹草水军,俘获曹草水军三千余人。曹草水军的沉没溺亡者亦有数千人之多。此战,孙权水军大胜,于是曹草水军坚守水寨不出。
看到曹军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着晨雾,乘轻舟去曹营前观察,舟行至五六里接近曹营。孙权命军士擂鼓奏乐,曹草见吴军整肃威武,随后下令弓弩齐发,不让吴船靠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孙权令掉转船头,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过来,这才安全返航,这便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原型。
孙权于是亲自前来,乘轻船,从灞须口来到曹草的水军营寨前。曹军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准备攻击他。曹公则说:"此必孙权衣身见吾军部伍也。"曹草下令军中皆经严,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曹草见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再次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的英武与勇气给曹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曹草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曹草在熟悉了濡须水口地理环境后,用重兵围攻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镇守江西大营的东吴都督公孙阳。而东吴军队善于水战,虽然江西大营被曹军攻破,但濡须坞依然掌握在吴军手中。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雨渐多,孙权给曹草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草拿着信对手下诸将说:“孙权不欺孤也”,便主动撤军,曹草于四月回到邺城。
纵观此战,孙权首先派甘宁夜袭曹营,大挫曹军锐气,占得了先机;而后就是个人表演的时间,乘着轻舟在曹草大军前来去自如,这份勇气与自信的确值得人钦佩,这充分说明孙权和父兄孙坚、孙策一样,骨子里有一股血勇悍猛之气。也难怪曹草不得不对这个后辈,心生赞叹之言。
当然,孙权能够挡住曹草最大的凭仗是水军与濡须坞,等到了几年之后的合肥之战。孙权和吴国的将士们则在陆战无敌的曹魏军队面前现了个大眼,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同时,“孙十万”的绰号也就此流传下来。不过这仍然遮掩不住,213年濡须之战孙权的高光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