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代十分重视门第之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有诗云“风蓬飘尽悲歌气,百无一用是书生。”世人都说书生意气,无非是沉浸于故纸堆里,寄身于翰墨丹青之下,对家国天下并不如纠纠武将那般,拭血问剑,开疆拓土,叱咤风云。
其实不然,君不见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中的邓禹、冯异,与光武帝刘秀年少时或同为国子监太学生,或同为书生模样手不释卷。还有那投笔从戎,定远西域的班超班长史。还有三国时期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周瑜、陆逊,哪一个不是书生拜大将,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最终名垂青史。
更有那唐朝出将入相的卫国公李靖,宋朝使大辽、西夏“心寒惊破胆”的韩琦、范仲淹,还有明朝同为抗倭名将的嘉靖年间进士胡宗宪、宋应昌,同为抗清名将的万历年间进士熊廷弼、孙传庭、孙承宗、洪承畴(后来变节不论)、袁崇焕以及后来的史可法(崇祯元年进士),无一不是武略卓著,战功赫赫,毫不比那些马背上弯弓箭敌,疆场上抛颅洒血的武将要逊SE半分。
纵观历史上的翩翩儒将也可谓车载斗量,多不胜数,然而论及智勇韬略,真正能以“战绩”折服群雄者,史上儒将恐怕唯有一人耳。此人甚至与“智慧化身”的蜀汉诸葛亮同处相似的天下形势之下,仅凭一己之力就几乎完成了诸葛亮毕生不可完成的“克复中原”的伐魏大业。
历史有名的帝王、雄主们对他的评价都是相当之高,有说“其本非将种,又非豪侠,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意思就是说,他不是将士出身,也不是武夫游侠,却因不满足于碌碌无为的文人生活,投身于机荡的风云之中,最终才能到达如此的地步!他的深谋远略和善始善终,让他位高于朱门之上,名扬于青史之中,这难道不是一个大丈夫吗?
更有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不世雄主对其评道:“屡读其传,为之神往!”当然也有人说他所谓“每战必克”的功绩,诸多史家夸大其词,“水分”太多,不甚可信,然而其人其功到底如何?我们今天就来一看竟究。
此人姓陈,名庆之,字子云,南北朝梁国义兴郡国山县人,也就是生于当今江苏宜兴太湖畔张渚镇,他少年时就作为侍读书童,追随尚在潜邸的梁朝开国武皇帝萧衍,梁武帝喜欢下棋,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与人对奕到天亮还不肯罢休,身旁侍从没有不打着瞌睡,东倒西歪的,唯有陈庆之昂身挺立,没有一丝懈怠,武帝呼之则立马前来,因此深得武帝青睐和欣赏。
后来萧衍称帝立国,在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坐上龙椅,陈庆之被安排在他身边做文书,武帝对外散财聚士,收拢人心之事,都是陈庆之替他去完成,而且效果非常之好,梁武帝于是授予他“奉朝请”的官职,类似于每天都要参议军国大事的机要参谋。
梁武帝普通(年号)年间,北魏江阳郡王世子、徐州刺史元法僧请求投降,武帝大喜,立马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大将军,率军前去接应。陈庆之首次出战大败魏军,将元法僧接到江南,回到建康之后,梁武帝机动不已,紧接着任命他为宣猛大将军、文德大元帅,依旧将兵权交由他,使他护送次子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
这时北魏安丰郡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气急败坏地率十万铁骑来追杀元法僧,并阻挡梁军北进徐州。陈庆之亲率一支经兵贴近魏军,一战击败北魏先锋名将丘大千,魏军为之夺气!不想这个豫章王萧综自幼就知道自己,是前南齐王朝废帝萧宝卷的遗腹子(类似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亦传为陈友谅遗腹子),于是趁着梁魏交战,居然弃军投奔到北魏阵营当中。
这把陈庆之气得哭笑不得,梁军没有了主帅,军心不稳,庆之只好连夜撤兵,并斩杀了好几员追赶而来的魏将,使得梁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全师渡江,报捷建康,梁武帝对萧综投魏之事,也只是连连摇头,无可奈何。
梁武帝普通七年,降将安西将军魏宗亲邺城王元树奉诏出征寿春,陈庆之同时被任命为诸军大都督、假节钺,节制各路军马,随时支援元树大军。北魏豫州刺史李宪在前线筑起两城高城,形成犄角之势阻挡梁军。元树出师不利,陈庆之亲率大军赶到,数天就将李宪的工事和城池尽数拔取,李宪在阵前与陈庆之交锋,结果力屈不敌,最终下马归降。梁武帝得知之后,又加封陈庆之为“东宫直阁”,也就是东宫太子的侍从长,可见有多信赖他。
梁大通元年,梁大将曹仲宗在涡阳(今安徽亳州)与北魏常山王元昭交战,梁武帝派出韦放、陈庆之前往驰援。梁军距涡阳四十里时,韦放说:“听说北魏大军都是凶猛的铁骑,此战必是野战,我们基本都是步卒,打赢了没有城池可夺,不足为功也!如果干不过他们的骑兵,势必使我军士气沮丧,不如坐观成败,如果曹将军不利后撤,我们在此接应就是了!”
陈庆之冷笑道:“北魏铁骑远道而来,皆已疲惫,且我以步卒挫其锐气,魏人将来必定不敢再轻易南下了!韦将军不肯轻出,陈某自带麾下五百骑破敌足矣!”于是亲率本部经骑五百直奔涡阳,这一战将十万北魏铁骑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曹仲宗将陈庆之惊为天神,魏人更是大为震恐,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陈庆之击败魏军之后,与韦放等诸军会合,并将各路大军连营列阵,准备挥兵西进洛阳。搞得昔日一贯凶悍的北魏此时十分紧张,竟派出了几十万大军抵达涡阳附近,与梁军相持。
陈庆之见诸军并不齐心,时日长久,师老气衰,恐怕不能抵挡魏军。而此时韦放却认为可以战胜魏军,甚至收复离此不远的洛阳,一举灭掉强大的北魏,彻底恢复中原汉家河山。曹仲宗则因为与魏军多番交战,深知魏人的厉害,而害怕相持日久,魏军大集之后,梁军深入魏境,必定会腹背受敌,于是提出早退之策。
韦放、曹仲宗二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陈庆之便拿出梁武帝钦赐的“假节钺”权杖,立于军门,说道:“你们都不要再吵了,我们如今一走了之,那就太丢我大梁脸面了,等到魏军集合,我们放胆大战一场,挫伤魏军锐气之后,我自有妙计可全师而退,必不让诸位将军无功而还!”韦放、曹仲宗都知道陈庆之的厉害,于是都表示对他唯命是从,军中诸将也无不领命。
魏军几十万人马准备合围涡阳,在城下筑起了高垒十三座,梁军见魏兵有长围久困之计,都十分害怕,陈庆之冷笑不已,亲率五百骑出城,一战摧毁四座高垒,将魏军的长围撕开了一个大大的缺口,城中的梁军惊呼不已,士气大振。
然而魏军尚有九垒重兵,陈庆之于是将俘虏的魏将列于阵前,好教魏军投鼠忌器,再亲自击鼓,号令梁军急攻魏垒,只一天时间,魏军九垒被梁军一鼓作气尽数摧毁,北魏数十万大军四散溃逃,梁军一路冲杀,阵斩魏军首级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涡水河也被魏军尸骸拥堵而断流。
梁军乘胜杀到了谯城,距离洛阳越来越近。陈庆之不敢再深入,于是率兵南撤,梁武帝亲自出城三十里郊迎陈庆之班师,并亲笔诏书嘉奖他的赫赫战功。从此北魏南梁无不传扬“战神”陈庆之的威名。
梁大通年间,北魏内乱,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又命陈庆之为假节钺,飙勇大将军,率大军以护送元颢北上争夺帝位为名,想借此一举北伐中原。哪知这个元颢自认为得到梁朝强大的援助必然能夺得皇位,便迫不及待在涣水河畔称帝,并授予陈庆之前军大都督。
等到了睢阳的时候,本在发生内乱的北魏,得闻元颢公然称帝引梁军入寇,居然抢口一致对外,将元颢引为众矢之的。陈庆之对此无可奈何,不久便与当年的手下败将丘大千相遇,丘大千此时手握七万重兵,分筑九垒抗拒梁军。陈庆之临阵冷笑,一天之内攻陷三座壁垒,丘大千本就惧怕庆之,一败再败,也再没有颜面与之为敌,就自缚军门投降了。
北魏济音王元晖业又率北魏羽林军两万,前来救援洛阳门户重镇大梁和宋城。这两万羽林军全都是魏宗室子弟,清一SE的鲜卑骑色劲卒,可谓经锐中的经锐。当元晖业大军进驻考城,严阵以待的时候,陈庆之出奇不意,一日之内攻陷其城,全歼两万魏羽林军,又乘胜一举攻下大梁城,魏国都城洛阳大为震动。
梁朝扶立的魏帝元颢兴奋得跳了起来,没想到有陈庆之一人打胜仗如此轻而易举,立马加封陈庆之为徐州刺史、武都郡王,并要求陈庆之继续西进,早日拿下洛阳。
北魏左丞相杨昱又赶紧集合羽林军七万人在荥阳抵挡梁军,由于荥阳城高墙固,魏大将元天穆又率十万之众赶来,魏骠骑大将军尔朱兆、骁骑将军鲁安、右丞相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等都纷纷领兵来会,并在虎牢关列阵摆出决战的架势,一时间魏军总兵力达四十万之多,对外竟号称百万。
元颢和梁军诸将都吓得两腿哆嗦,居然没料到北魏还有这样的实力。陈庆之则将自己的坐骑白马解鞍放养,一边喂着草料,一边对诸将说道:“贼众四十余万之众,我等不足十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陈某自从戎以来,未尝一败,诸将可在此等候接应,我自率麾下七千经骑前往,须平其城垒,斩其数将乃与诸将班师告捷,方不负天子诏命也!”
于是,陈庆之只带了七千骑兵,直奔虎牢关,一鼓作气登城斩关,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得魏军血流成河,魏大军又赶来布阵将陈庆之围在关内,陈庆之开关冲杀,大破魏阵,一时间如入无人之境,吓得魏骁骑将军鲁安当场落马乞降,元天穆、尔朱兆都只是单骑逃命,陈庆之又挥兵反击,魏军连荥阳城都不敢守了,大将尔朱世隆赶紧弃城西逃。
身在洛阳的北魏孝庄皇帝也连夜出走,渡过黄河,躲到河北邺城去了。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立马变节,率北魏百官群臣在洛阳城外迎接魏帝元颢进城入宫,登临金銮殿,改元大赦,正位为大魏国主。元颢得偿所愿,高兴极了,立马封陈庆之为魏国车骑大将军。
不想北魏上党王元天穆此时竟趁梁军刚进入洛阳,又攻拔了大梁,准备再纠集兵力与陈庆之决战。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不等他有可趁之机,立马率一支经兵大梁,魏将大多临阵投降,元天穆只带着十几个随从骑兵渡过黄河仓皇逃去。
陈庆之麾下骑兵皆著白袍,所向披靡,洛阳一带歌谣都唱道:“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北魏不管是什么名将,不管有多少大军,都在躲避白袍战神陈庆之的兵锋。陈庆之一路北上,攻下洛阳时,大战四十七场,小战无数,夺取大城三十二座,小城难以计数,白袍梁军所向无前,举世无敌。
元颢借着陈庆之的力量,将魏孝庄帝赶到黄河以北,他自己入主洛阳之后,开始荒废度日,整天沉M于酒SE,也不打理政事,只是与元彧、元延明二人私下计议怎样把陈庆之赶回南方,从此背离梁朝。
陈庆之何等智谋,早就心知其意,于是找到元颢对他说道:“外臣护送陛下远来至此,虽然侥幸攻下洛阳,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魏孝庄帝的余党还很多,外臣请暂还建康向我梁皇天子请求派出更多经兵,来襄助陛下稳定江山社稷,同时中原诸州有许多以往被掳来北方的南方百姓,外臣也请将他们全部带回江南。”
元颢还是非常敬重陈庆之,就想当即答应,可元延明却对元颢说:“陈庆之带几千兵马就能在中原横行无忌,他要是从梁朝增添兵马,我们大魏宗社还想在中原立国吗?”元颢也就对陈庆之产生了巨大的猜忌,于是向梁武帝密奏不需要增加兵力。
当时居住在洛阳的江南人不到一万,而鲜卑魏人多出十倍还不止,陈庆之的副将马佛念对他说:“勋高不赏,震主身危,大将军二者兼备,难道不感到忧虑吗?如今大将军百战百胜,威震中原,就连河西和塞外那么遥远的地方,都传唱着你的威名,不若斩杀元颢占据洛阳,而后号令天下,成就千载功业吧!”陈庆之连连摇头,坚辞不肯,只是向元颢请求镇守徐州,元颢王顾左右而言他,把陈庆之滞留不应。
这时北魏大将尔朱荣、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等聚百万之众,挟持着魏孝庄皇帝前来攻打元颢。元颢在洛阳做了六十五天皇帝,周边所得城池一时间全部被夺走。陈庆之这时还率兵渡过了黄河,驻守在北中郎城,也就是当今的河南安阳,地接山西、河北、河南三省,是北上南下的的交通要塞,准备进攻邺城。不想洛阳城危,陈庆之只好弃城南退,且战且走,三天之内大战十一场,一路上斩杀拦路截击的魏军不下十万之众,魏人对其极为震恐。
北魏名将尔朱荣不敌陈庆之,他麾下有一个善看天象的术师刘灵助对他说:“大将军不可与庆之对敌,远远尾随即可,十日之内,河南失而复得矣!”尔朱荣于是只派兵攻击元颢兵马,不与陈庆之交锋。没多久,元颢被擒,洛阳又被北魏所得。
陈庆之在中原已成孤军,麾下只有数千骑兵,尔朱荣认为是追击庆之的大好时机,于是率数十万大军赶来,陈庆之居然命千骑朝西列阵,反向冲杀,尔朱荣大败,数十万大军死伤过半,全盘崩溃,四下逃散,而陈庆之麾下兵马也几乎全部战死,此战异常惨烈。
庆之负伤遁入山中,剃发落须,扮为沙门和尚,昼伏夜行,才从豫州走到了汝音,不久只身返回了建康。梁武帝了解请况之后,还是认为陈庆之的功劳极大,立马授予他右卫大将军,封永兴侯。不久又出任北兖州刺史,都督沿淮诸军。
后来有沙门僧强自称皇帝造反,居然得到当地土豪蔡伯宠的响应,攻陷了北徐州,梁武帝赶紧传诏陈庆之讨伐,没多久,僧强、蔡伯宠就被斩首示众。
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又被升任为南北司隶两州刺史,并加授都督诸军之职。庆之一到治所,就发兵围攻北魏重镇悬瓠(今河南汝南),大破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大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五路人马,又一次威震中原,也使得江南诸州远离战祸,两年之间就开垦了六千顷良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仓廪逐渐充实。
梁大同二年,后来著名的东魏叛将侯景南下淮河,陈庆之率兵大破其军,极其凶残又能用兵的侯景冒着风雪,丢盔卸甲而逃。豫州百姓为了感机陈庆之的恩德,都向梁武帝要求为他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准许,又过了五年,陈庆之病重逝世,享年五十五岁。梁武帝非常哀痛,给予了他极高的赞誉,谥号单一一个“武”字,这是历朝历代武将身后所享有的最高荣耀了。
陈庆之生前为人极其谨慎,每次接到梁武帝的诏敕,必定沐浴焚香,而后,平时不穿华丽的锦衣,也不好声SE犬马,他骑色武艺并没有过人之处,但善于机励和安抚将士,其麾下士卒在战场个个都能奋不顾身,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不管眼前有多少敌军,都无不拼死向前,直到摧垮敌军,战至最后一人,也决不后退。
就连后世诸多帝王雄主读到《南史》中所记陈庆之传,都无不“为之神往”。据说他还是《琅琊榜》中胡歌饰演的足智多谋男主梅长苏的原型,陈庆之当之无愧为“千军万马避白袍”的一代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