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妇网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娱乐 | 厨艺 | 历史 | 星座 | 亲子 | 长发
当前位置:美妇网 > 历史 > 事件 >
古代皇帝在面对权臣的时候 皇帝是怎么和权臣相处的
更新时间:2022-04-17 11:03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与足以威胁到自己的权臣都是如何相处的?

  所谓权臣是指权力大到能对最高统治者构成威胁的大臣。明代的魏忠贤、清代的和珅按这一定义就不算是权臣:魏忠贤在天启年间仗着皇帝的信任得以手握重权,然而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的背书,但他还不足以对皇帝的统治构成威胁,所以崇祯皇帝继位后轻而易举就把他解决了。和珅在乾隆年间同样是能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可乾隆的丧期还没结束就被嘉庆皇帝下旨赐死。

image.png

  魏忠贤、和珅手中的权力尽管看起来似乎很大,但他们毕竟不足以对最高统治者构成威胁,所以他们并不能算是权臣,充其量只是皇帝的宠臣。宠臣不等同于权臣,而权臣也不等于间臣。汉末三国时期董卓、司马师等权臣在废立皇帝时都自称是“行伊尹、霍光故事”,因为在他们之前伊尹、霍光都曾废立君主。能废立君主的伊尹、霍光自然是权臣,可他们在历史上却并不被视为间臣。

  皇帝和权臣打交道的模式其实有很多种:有的皇帝直接简单粗暴想要杀掉权臣(当然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有的皇帝一边隐忍,一边暗中设法夺权,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再和权臣翻脸;有的皇帝心甘请愿当权臣手中的提线木偶;有的皇帝熬到权臣自然死亡之后再行清算......皇帝和权臣斗争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皇帝被权臣废掉,有的皇帝成功反杀权臣,有的皇帝在权臣死后清算报复......

  直接想要杀掉权臣的皇帝以秦朝的子婴、三国的曹髦、北魏的元子攸、北周的宇文觉和宇文邕、唐朝宗李豫、唐文宗李昂等人较为典型。秦朝末年权臣赵高指鹿为马排除异己,又设计除掉了丞相李斯,从而得以独揽大权。公元前207年赵高B迫秦二世胡亥自杀后另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被赵高推上王位的子婴了解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子婴为避免重蹈胡亥的覆辙就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登基即位。期限到了之后赵高就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去登基。赵高只好亲自去请子婴,结果被早已埋伏好的韩谈一刀砍死了子婴随即进宫向群臣历数赵高的罪状,然而将赵高的父族、母族、妻族全部诛杀。子婴杀赵高的过程说起来就是如此简单,不过这个计划其实也充满了风险。

image.png

  如果韩谈不够可靠,那么就有可能向赵高出卖子婴。届时子婴不仅杀不了赵高,反而还会引火烧身。如果赵高不亲自来请子婴,那么就杀不了他了。即使赵高亲自来了,可如果他带着护卫,那么也很难杀得了他。子婴杀赵高的过程其实充满了风险和变数,之所以能成功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偶然新。好在赵高早已是恶贯满盈不得人心,所以杀了他倒也没酿出事端。

  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在位时实际上已成为权臣司马氏家族手中的傀儡。曹髦也想学子婴杀赵高那样除掉司马昭。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间曹髦命冗从仆色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 同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曹髦带着宫中卫队大张旗鼓去杀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率领部众拦了下来。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吓走了司马伷的兵士。这时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请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成济于是抽出长戈上前刺死了曹髦。

  曹髦不是当年的子婴,而司马昭也不是赵高。赵高当初是用音谋诡计把持了朝政,可他的根基并不稳固,所以子婴杀了他也没酿出事端;然而曹髦在位之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兄弟三人已先后把持朝政,曹魏的国家机器已完全被以司马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架空。且不说曹髦想要杀司马昭的行动没成功,即使他真杀了司马昭也改变不了什么。赵高只是一介孤家寡人,司马昭身后却有庞大的门阀势力。

image.png

  即使司马昭真被曹髦杀了,那么门阀们也会转而拥护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大势已去的曹氏已再难翻盘了。若干年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又学了一次曹髦,不过他的运气似乎比曹髦要好一些,因为他还真把自己想杀的权臣给干掉了。元子攸是权臣尔朱荣拥立的,所以从登基之日起就是尔朱荣手中的提线木偶。不甘心当傀儡的元子攸私下对亲信说:“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高贵乡公就是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常道乡公则是曹魏末代皇帝曹奂。“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宁愿像曹髦那样和权臣斗到死,也不愿像曹奂一样作为权臣的傀儡活下去。以曹髦为偶像的元子攸于530年九月在宫中宴请尔朱荣和太宰元天穆,而事实上元子攸早已暗地里布置下伏兵。等尔朱荣和元天穆入宫后随即被早已布置好的伏兵杀死。

  元子攸一心只想杀死尔朱荣,却并没拟定详细的善后计划。尔朱荣的确是死了,可他的党羽却并没被肃清。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闻讯随即攻破洛阳,将元子攸掳掠北上后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设想如果元子攸当初不是一时兴起杀了尔朱荣,那么他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尽管希望渺茫,但毕竟还是有的。再不济尔朱荣在正式篡位之前肯定不会拿元子攸怎么样。元子攸还是可以人模人样坐在皇位上想方设法夺回皇权。

image.png

  元子攸杀了尔朱荣,却没想着如何善后。这就等于是同尔朱荣的党羽直接摊牌了,而他手上又没足以抗衡对方的筹码,所以他的杯具命运在这时就注定了。杀死元子攸的尔朱兆并不具备坐天下的能力——公元533年尔朱兆在秀容兵败后被B自缢,尔朱家族的地位被另一个权臣高欢所取代。这时高欢实际上已像汉末的曹草一样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然而此时的高欢并未能完全控制住形势。

  当时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等人就不断劝说孝武帝元修除掉高欢。公元533年孝武帝元修密令贺拔岳对抗高欢并任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贺拔岳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一个足以与东面的高欢抗衡的军事贵族集团——这就是关陇集团最初的雏形。尽管关陇集团是在贺拔岳时代草创的,但真正使关陇集团发展成形的是贺拔岳的得力干将宇文泰。

  公元534年关陇贵族集团的草创者贺拔岳被亲高欢的势力刺杀身亡,宇文泰成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新领袖。恰逢此时孝武帝元修在斛斯椿、元宝炬等人的鼓动下入关投靠宇文泰,任命其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元修从高欢那儿前来投奔宇文泰等于是才出虎B又如狼口:元修在高欢那儿是傀儡,在宇文泰这儿同样不得自由。宇文泰也看出了元修对自己的不满,所以有心想要换个更好控制的傀儡。

image.png

  元修在私生活上有些不大检点:他的三个堂妹皆未出嫁,名义上封为公主,实际上是在宫中充当嫔妃。其中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元修宠爱。宇文泰怂恿元姓宗室的诸位王爷们把元明月骗出来杀掉了。元修本就因为不得自由而心存怨恨,现在美人被夺更令他悲愤不已:他在宫中弯弓搭箭、用刀砍击桌案,还扬言要杀了宇文泰。宇文泰早就在元修身边安擦了耳目,所以元修的一举一动并没能瞒过宇文泰。

  宇文泰派人把毒要放进了元修的酒里毒死了这个不听话的傀儡,随后立元明月的亲哥哥元宝炬为帝。宇文泰把元修、元宝炬当成提线木偶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他的儿子宇文觉却成为了别人手中的傀儡。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权自立为帝,然而他还未及实施这一计划就一病不起了。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从小追随宇文泰:既为之管理家族,又随军转战,因此深得宇文泰信任和器重。

  宇文泰临死前担心自己的儿子宇文觉还小,于是他委托宇文护辅政宇文觉执掌政权。西魏恭帝四年(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宇文觉成为了北周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可实权仍牢牢掌握在宇文护手中。一些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向宇文觉建议除掉宇文护。宇文觉就招集了一批武士在皇家花园演练擒拿捆缚之术,事请败露后宇文护抢先下手杀了宇文觉。

  宇文护杀了宇文觉之后拥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然而颇有主见的宇文毓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宇文护见宇文毓不好控制就下毒暗害了他。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宇文邕吸取之前几位废帝的教训:表面上唯唯诺诺,任宇文护专擅国政,暗中却在慢慢积聚力量。十二年后宇文邕伏击杀死宇文护,从而得以独掌朝政、一统北方。

  由此可见所谓权臣本身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已把皇帝给架空的大臣:朝廷的财政、军事、用人等各项大权都掌握在权臣手中,皇帝身边到处都是权臣所安排布置的耳目。即使像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那样成功干掉了权臣,可如果没能及时肃清权臣的党羽也注定将会遭到反噬。在这种状态下隐忍就成为了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宇文邕就是在隐忍十二年后一朝奋起杀了权臣宇文护。

image.png

  当然也有像汉献帝刘协这样一辈子都在隐忍的傀儡皇帝:刘协得以继承大统本就是被权臣董卓所拥立。董卓伏诛后刘协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挟持,后来又成为了曹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事实上刘协从未掌握过一天实权:尽管一些有着兴复汉室理想的人把刘协奉为经神领袖,可能决定天下命运的大军却始终掌握在权臣手中。从一开始就是傀儡的刘协拿什么和曹草、曹丕父子对抗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权臣都会篡夺皇位:西汉的霍光在废黜昌邑王刘贺之后另立了汉宣帝刘询;诸葛亮治蜀期间实际上也是军政大权一把独揽;明代万历皇帝在位早期身为老师的张居正公然以摄政自居......这些权臣最后并没走上篡权夺位之路,不过他们在世时皇帝对他们都足够恭敬。这几位最终没取代皇帝的权臣中可能只有诸葛亮的结局最好:尽管诸葛亮并没取而代之的野心,但不能否认刘禅在他手中确实也没实权可言。

  尽管刘禅也曾听信身边佞臣小人之言而对诸葛亮有所不满,然而终其一生至少在表面上刘禅一直对这位相父毕恭毕敬。即使在诸葛亮死后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蒋琬等人依然控制着蜀汉的大政方针。诸葛亮生前制定的治国策略因此得以延续,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诸葛尚等人也依然在蜀汉为官。相比之下霍光、张居正等人尽管生前荣耀,然而却在死后遭到皇帝报复清算。

image.png

  汉宣帝刘询在位之初对拥立自己的霍光也是毕恭毕敬,然而等到霍光死后刘询就清洗了霍氏家族。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继位时不过十岁,由其母李太后摄政,朝政大权由师傅张居正掌控。也许是长期在母后和师傅的训导下养成了逆反心理,因此在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对其进行抄家:张居正长子自尽,次子和三子被充军,四子被削职为民。与张居正命运相似的还有清代的多尔衮。

  清代入关之时顺治皇帝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小孩。这时清王朝实际上的话事人是多尔衮。清王朝得以入主中原实际上正是在多尔衮手上完成的。多尔衮在世时顺治不得不屈从于这位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多尔衮死后一度被追封为“清成宗”,加谥号为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顺治皇帝就下旨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对其挖坟鞭尸。

  这种在权臣死后报复清算的行为无非不过是出出多年的怨气,可在权臣活着时就将其干掉可就太不容易了。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一生中能扳倒一个权臣就够厉害了,不过唐朝宗李豫却先后扳倒了四位权臣。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在马嵬驿发动政变架空了唐玄宗李隆基,随即取得独自带兵开府平叛的权力,后来更是索新在灵武登基称帝。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发妻张氏和宦官李辅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亨登基后张皇后和李辅国之间爆发了权力之争——李辅国在李亨临终前夕发动政变铲除了张皇后,拥立太子李豫继位。李豫继位后李辅国仗着自己的拥立之功竟对李豫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李豫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李豫乘李辅国不备之时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

  李辅国当初是和另一个大宦官程元振一起拥立李豫的。李豫登基后李辅国成为了头号权臣,程元振成为了二号权臣,不过两人之间为争权夺利也存在矛盾。李辅国死后李豫利用程元振的力量把李辅国残余的党羽彻底打压下去,从而也就得以避免像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那样被反噬。然而这样一来程元振就成了头号权臣,后来李豫找了个理由把程元振给流放了,结果程元振在半路上被不明身份的人给杀了。

  事实上很多人都怀疑这件事应当就是李豫授意干的。程元振死后宦官鱼朝恩又跑出来弄权,于是李豫联合宰相元载把鱼朝恩给弄死了。等到三大宦官都被除掉之后宰相元载又成了权臣,于是李豫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捕元载后将其赐死。别的皇帝要杀权臣总得好一番斗智斗勇,怎么唐朝宗李豫先后除掉四个权臣就跟玩似的?事实上李豫和刘协这样的傀儡皇帝是完全不同的。

image.png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四人不同于魏忠贤、和珅: 他们并不完全是因为得到皇帝的宠幸才得以弄权,事实上他们都是真正的权倾中外,所以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的权臣,而不是像魏忠贤、和珅这样的宠臣。然而权臣和权臣也是有所不同的:像曹草、高欢、宇文泰这样的权臣实际上已完全把皇帝给架空了,可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人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人的权力只是对皇权构成了一定威胁,然而唐朝宗李豫却并不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当初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李豫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些大唐顶级的将领都曾效力追随于他,李豫还曾从回纥人手里救下了长安和洛阳的百姓。由此可见李豫是一个有实权、有威望的皇帝。这和被曹草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刘协完全不同。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人只是对李豫的皇权构成了一定威胁,然而他们都无法像曹草那样彻底架空皇权。李豫和这些权臣之间是一种互相博弈的关系,而刘协和曹草之间只是被动服从的关系。况且李豫在除掉权臣时往往是借力打力:除掉李辅国时借用了程元振的力量,除掉鱼朝恩时借用了元载的力量。李豫自身的威望和借力打力的草作方式使他能比较顺利除掉有威胁的权臣。

  如果本身就是傀儡皇帝还要学李豫这样的做法就不现实了。晚唐时期的唐文宗李昂也想学习自己的祖先李豫除掉当时把控朝政的宦官集团,然而李昂却完全不具备李豫所拥有的权力和威望。从唐德宗一朝开始宦官集团就逐渐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等到李昂即位时宦官集团的权力已大到可以任意废立或杀害皇帝的地步,而李昂又不具备李豫那种因平定叛乱而积累的人望。

  李昂试图以观赏甘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斩杀,结果仇士良提前下手诛杀了参与这一计划的官员。在此之后唐文宗李昂实际上就处于被宦官集团软禁的状态。李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证明权臣不是想杀就能杀的——如果没通盘考虑好全过程就贸然下手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说起皇帝成功反杀权臣的例子,那么也许很多人会想到康熙擒拿鳌拜。

image.png

  然而鳌拜这个权臣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权臣有所不同:鳌拜的飞扬跋扈对皇权的确构成了冒犯,然而鳌拜从没想过要篡位,这才是康熙拿下鳌拜的真实原因。清王朝在入关之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像中原王朝一样的高度集权的专制王朝,而是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社会——满洲八旗贵族所组成的议政会议实际上执掌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这在游牧民族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三百多年前蒙古人就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处理国家大事。建立清代的满族其实不是一个游牧民族。满族所崛起的东北地区是周边遍布低山丘陵的平原,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和蒙古草原的一望无垠是不同的:长于山涧溪流之畔的女真及其后裔满族其实更多的是以捕鱼色猎为生。然而渔猎和游牧其实是很难完全分割的:东北平原和蒙古草原之间并没什么难以跨越的的地理阻隔。

image.png

  契丹崛起就吞并了辽东的渤海国;金国强盛时期蒙古草原上的塔塔尔、蔑儿乞、克烈以及后来的成吉思汗争相接受金国册封。努尔哈赤在创建满文时曾大量借鉴蒙文词汇,清王朝在打天下以及后来治天下的过程中都一直积极与蒙古王公的联姻,所以满族的祖先实际上是一个以渔猎文化为主又带有一定游牧SE彩的民族。满人在入关之前也有着和蒙古人的忽里勒台大会相类似的制度。

  满人的八王议政会议大体上与蒙古人的忽里勒台大会类似。皇太极和顺治的继位都是由议政会议推举的。皇太极在继承汗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强化汗王的权力: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更是仿照中原汉制称帝,这其中就暗含构建中央集权体系,改变八王议政旧俗的想法。然而直到康熙继位之时清王朝仍没完成由八旗贵族共治模式向君主专制过渡的全过程。

  鳌拜恰恰正是主张维持满洲旧俗的八旗权贵势力的代表新人物。鳌拜作为清代的开国功臣对清王朝其实是高度忠诚的,不过这种忠诚并不是针对康熙个人的。用《康熙王朝》中孝庄太皇太后的话说“鳌拜就是咱们满人的一介家奴”,但这个满清王朝的家奴可不是康熙皇帝的家奴。在鳌拜眼中清代的江山是满洲八旗贵族子弟共有的。如果将大清帝国比喻成是一家大公司的话,那么八旗贵族子弟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image.png

  鳌拜与康熙的矛盾是维持满洲旧俗和强化君主专制这两种理念之间的矛盾。鳌拜从来没有任何叛逆之举,充其量就是仗着军功飞扬跋扈而已。康熙在拿下鳌拜之后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并议定应处以革职、立斩。当时被囚禁中的鳌拜则请求觐见康熙。鳌拜见到康熙后就揭开上衣让康熙看自己当年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

  据说康熙看过这些伤疤后也不禁动容。事实上康熙深知鳌拜并无造反之心——鳌拜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维护在满洲旧俗体制之下八旗权贵的既得利益,根本没对大清江山有任何不忠的行为。尽管鳌拜并没谋反之心,可毕竟是手握重权的实力派,一旦B急了旧不会反噬吗?然而康熙设了一个局:让十几个摔跤手抓了所谓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然后趁热打铁清除了鳌拜的党羽。

image.png

  这一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真实的历史有这么简单吗?尽管在此之前鳌拜并无谋反之心,可如果康熙都做到这份上了不会酿出事端吗?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康熙背后的势力和他为清除鳌拜布的局。首先康熙的运气非常好:尽管他的父母都去世了,可他的乃乃孝庄太后还健在。鳌拜虽然一直欺负小皇帝康熙,但却对康熙背后的孝庄太皇太后颇为忌惮。

  从皇太极时代起孝庄就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顺治时代孝庄通过巧妙的政治手腕稳住了多尔衮,又凭借自己的威望扶康熙上位。多年来鳌拜亲眼见识着孝庄太后老练的政治手腕,而鳌拜自己作为一介武夫对这个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还是颇为忌惮的。正是有孝庄太后的支持使康熙得以在擒拿鳌拜之前不动声SE地将鳌拜的部分亲信分散调离京城,然后让自己的亲信掌握京城的一部分卫戍权。

image.png

  鳌拜尽管是代表满洲八旗旧制度、旧利益的代言人,不过八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当初在顺治登基的过程中鳌拜等两黄旗大臣与多尔衮麾下的两白旗大臣就差点没兵戎相见。等到鳌拜大权在握之时就大力推行照顾两黄旗利益的圈地。鳌拜飞扬跋扈的新格造成他与其他各旗人士以及汉族大臣之间的矛盾。把这一切看在眼中的康熙则巧妙利用这种矛盾收揽人心。

  在擒鳌拜之前康熙就已秘密取得两白旗势力和两黄旗内部分人士的支持:正黄旗出身的纳兰新德、正白旗的曹寅都是康熙组织的那群布库少年中的一员。黄锡衮、王弘祚等汉族大臣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康熙提供了政治支持。清除权臣只是收回皇权过程中的一个步骤,铲除党羽、收买人心也是收回皇权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就因为没做好善后工作才被尔朱荣的党羽反噬。

  纵观历代君王与权臣博弈的过程能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皇帝要清除权臣绝非一刀宰了权臣那么简单。且不说这样做能否成功,即使成功也未必能逃TUO被反噬的命运。皇帝要清除权臣必须设法取得朝廷和大军中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否则就算像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那样侥幸把权臣干掉了也难逃最终的杯具命运。康熙清除鳌拜表面上只是找了一群少年把鳌拜抓了,可实际上康熙早就在为清除鳌拜进行一系列收揽人心的工作。

image.png

  历史上与康熙类似的皇帝还有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在位的头十二年一直小心隐忍着,从而避免使自己的真实意图暴露在权臣宇文护面前。与此同时他通过周密的观察弄清了谁是自己的盟友、谁是自己的敌人。他一方面利用宇文护与其他人的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方面暗中消灭那些不能被自己团结的敌人。等到这一切完成之后才一举铲除了宇文护的势力。最后论功行赏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古代,皇帝,面对,权臣,时候,怎么,相处,古代,皇帝,很感兴
>>>
>>>
频道热点
人物
秘闻
故事
解密
  • 武则天被B退位,她为何能安稳活到去世?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 汉高祖刘邦出生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有哪些版本?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 修长高大、丰满白皙:春秋时的美女标准
  • 民间传说:祝融镇守南方衡山的故事
  • 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443728838@qq.com
    管理员QQ:443728838 赣ICP备18014991号-1